方琰淡淡地瞥了他一眼,“上次你不也说了他进步很大么?有大人在没什么不可能的。” “当初在太原府时,你俩成绩并驾齐驱,府试时,你名次也比他高——”说白了,就是杨昶不相信他那第八的好成绩是凭他自己的能力考的。他们这些看了押题的,方琰考了第十二名,他考了第十五名。 方琰直接揭穿他,“你这是臆测,也是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任何的借口都不是你将同窗拖下水的理由,你这是在为你的卑劣行径找借口,只为你的良心好过一些。” “方琰,你相信我,我当时会屈服,也是在为我们争取时间。如果则然被牵扯进来,虞国公府不会无动于衷,他们一定会尽力救他的。他有大人那么一个厉害的妹夫,也不会有事的。”只要国公府使劲救人,那他们就能顺势划水。 “他有后台有人护着,那是他的事。” “但我们不是好朋友吗?我们借一下他的势又怎么样呢?” 方琰生气地道,“杨昶,我真的看错你了,人犯了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一个劲地为自己狡辩,不断地将犯错的责任推卸给别人,蒙蔽了良知。你这样,谁还敢将后背给你?” “这事说白了就是你惹出来的,怎么可以再去牵连则然?杨昶,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方琰与杨昶出天牢,林则然作为好友,自然来接。 林则然见了他们,自是一番嘘寒问暖。 杨昶与林则然说着话,方琰抱冷眼旁观。 杨昶也觉得没意思得很,于是便辞了他们,自己在家里派来的侍从的护送下先行一步离开了。 当仅剩下林则然和方琰时,方琰也没提天牢的事,只道,“则然,以后少与杨昶来往吧,他已经不是当初的他了。” 方琰叹息着。 林则然默默地点头,也没问具体的原因,因为他了解方琰,他不是一个无的放矢的人。他既这样说了,怕是杨昶身上真的有很不妥之处。 “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打算?”方琰苦笑,五年无法科考,人生的规划全然被打了。 “我打算先回太原府。” “也好。”事情的经过他俱已知悉,方琰这次完全是无妄之灾。回家后先作休整,好的。 方琰看他,“一个月的复考你好好考,后搞不好我还得投奔你呢。” 林则然只是笑笑。 科举改制一事,在各方力量的相互牵制消弥之下,声势并不如林昭然想象中那么浩大。 泰昌帝想着已经开了一道口子。科举改制,一时间也难出结果。况且世家深叶茂,博弈的时间还很长,泰昌帝更为关心虞国公府那边的水稻生长状况。当得知两百亩地的水稻已经全部站住了,并长势喜人的时候,他不由得对那地的产量又更期待了一些。 世家这边呢,在出了一口气之后,又看到皇帝软和下来的态度,也有意和稀泥。 在双方的默许之下,大家都有意地将这一节揭过去。 林昭然的心空落落的,她一直在关注科举改制的进展,但情况与她预料的大相径庭。 与公箴改革科举时,得到千万寒门子弟的支持不同,他们这次提议的科举改制,就像一个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林昭然想不通,为何他们做的是同样的事,但所截获的成果不如预期? 她不知道,令箴推科举改革的时候,当时皇帝与世家门阀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双方剑拔弩张的。 以及大梁承平几十年,民智渐开,寒门子弟也迫切地想要争夺晋身的资源。 而如今皇帝与世家们的关系还很缓和,尚未到迫切需要改制的时候。 第110章 第一百一十章 第110章 松鹤院 大夫人一路将人引至松鹤院,“再过两就是寒食节了, 老太君之前还担心你们在路上耽搁了赶不上, 这下可算是放下了心。” 曦道,“不止你们担心, 我也担心,所以这一路上紧赶慢赶的。明明当初算足够了时间的,哪知路上遇到的事多......” 说话间, 他们一行人就来到了松鹤院。 老太君曦母女俩人乍然相见, 忍不住拥抱着哭到了一起。 大夫人并林蔚然等人只能上前劝着,好容易才让她们将泪止住。 这一场相见, 老太君和曦三母子注定是主角,林蔚然和容韵等, 便是那敬末陪坐的。 两人心情皆不错, 坐在那儿也不嫌闷。 看着与老太君说话的曦,林蔚然的心神不由自主地跑神了。 老太君一生共生了三子两女, 其中长女暶二子曄(字繁明)早逝,仅剩下大伯曜、三叔暉和如今的二姑曦了。全部都是明喻光明盛大的意思, 算了算他们的年纪, 林蔚然发现, 老太君当年几乎是每两年生一个孩子。 幼女曦原先是嫁在京城的,当年顾老丞相和老虞国公情甚笃,所以曦嫁给了顾家嫡次子, 两家结为两姓之好。先皇去世后, 顾老丞相以年纪渐大为由致仕, 告老归乡,落叶归,带着一家人回去了扬州府会稽郡。 这么多年来,因为通不便,加上身上的担子颇重,一直也走不开身,所以并不常回京。 她与令箴算是急婚,曦这位姑姑接到喜讯,尽管很想回京一趟,但她身为主母,当时又是临近年关,无法成行,但却命人送来了厚礼。 老太君久不见女儿,拉着说了好久的话。 顾行之顾双两人端坐着,不时回答老太君的问话。可以看出家教使然,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好的。 母女二人好容易说累了,曦这才腾开手来和娘家新的侄媳妇儿说说话。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