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你以为自己还年轻,如果你还年轻个二十岁说这种话,我还相信,现在........”一个丈夫和周梨花有过关系的大婶出面嘲讽。 “哈......哈.......”众人看到周梨花 狈的样子,配上她这副大言不惭的样子,纷纷笑了起来。 “是啊!也不撒抛 照照,你当自己还是以前的周梨花。”另一个丈夫和周梨花有过暧昧的妇人,也开始落井下石。 “你......你........”周梨花生气,却知道自己 本辩不赢,这些人对她太有偏见了。 在刘建设没有被放回来之前,大家开始谣传,刘建设之前被打成黑五类,现在竟敢对秦寡妇耍 氓.....刘建设这个不要脸的老头...... 李乐乐在卫生所听到刘建设被抓的消息,总算松一口气,自己的布局终于生效。 李乐乐这次可是大出血一番,才请出了秦寡妇,她透过以前在县城医院的人脉,帮秦寡妇 了个食堂临时工的工作,这花了她两百块钱和十斤野猪 。 两百块钱约等于她现在七、八个月的薪水,然后她又欠了一份人情,不过只要能让刘建设得教训,一切都是值得的。 她无意中发现,秦寡妇想要改嫁,可是秦家却不肯放秦寡妇走,秦寡妇的大伯和公公对她有些不轨意图。 秦寡妇的婆婆发现这件事,不仅不赶紧把她嫁出去,立刻解决家庭的矛盾和丑闻。竟然还把她留在秦家,加倍 磨。老婆子不敢违抗丈夫和儿子的意思,只能拿秦寡妇出出气。 秦寡妇实在是受不了,在李乐乐抛橄榄枝之后,她知道这是自己目前唯一救命的出路。 虽然这样做对名声不好,但是她再继续留在秦家,将来更可能会身败名裂,轻则被批.斗,重责被浸猪笼。 她的公公和大伯越来越可怕,两人总是对她动手动脚,婆婆也越来越常拿她出气,动不动就又捏又拧,把所有重活推给她干,然后还不给饭吃。 继续待在秦家,她不但会被 磨死,还可能会身败名裂拖累到自己的父母家人。 对于陷害刘建设这件事,她也考虑许久,总觉得有些良心不安。可是这个刘建设真不是什么好人,当初他可是毫不考虑就在饥.荒年间抛 弃子,简直要活活饿死李氏母子五人。 想了想,秦寡妇还是下定决心,决定干了,这是她目前唯一的活路。 如果秦寡妇可以到县城当临时工,她将 离这片泥沼,也将得到新生,就拼这一把了。 刘建设因为名声不好,他的辩驳 本没有人听,可以毫不考虑饿死 女的人有什么做不出来? 刘建设之前被划为黑五类,必须在柳溪村劳动改造,但是村人都不认为刘建设犯了大错,大家都对刘建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让他做更多的活,拿更少的工分。 村人对批.斗这件事并不热中,大家只是应上头要求,敷衍了事。 这次刘建设却直接被判了刑,被 放到西北的农场七年。 “七年.......”李乐乐松了口气,总算解决了一个心腹大患。 比起二哥上辈子什么都没做,最后却被刘家人毒哑然后被判刑来讲,刘建设真没什么资格喊冤。 刘建设不管如何渣,只要刘建设是他们父亲,就有机会对他们四人予取予求,就可轻易地让他们身败名裂丢掉工作。 他们四人和刘家,和周梨花的牵扯,也只来自于刘建设,只要刘建设这个连接的枢纽被拿走,其他人就不足为惧。 刘建设一开始可能没那么多心思,可是刘建设耳 子软,抵不住旁人蛊惑,只要周梨花这些心思不正的人在一旁不断的怂恿、煽动,刘建设除了现在开口讨要养老费,之后胃口养大了,迟早也会对他们做出危害。 心头大患摘除,李乐乐终于能松一口气。 不知道原主对这样的报复还 意吗? 虽然李乐乐可以轻易地打残、打死刘建设,可是她不知道原主会不会 意这种报复? 毕竟原主是这个时代的人,要如此直接打残、打死自己的父亲,一般人估计会有些心理障碍。 而且直接打死刘建设,这也太便宜他了,上辈子李家和刘乐乐四人悲惨的遭遇,都来自于刘建设这个父亲、这个枢纽。 也该让刘建设实际体验一下,什么是凄惨落魄,备受折磨的生活。 七年之后,刘建设才五十出头,在后世五十多岁可能还正值壮年。 但是在这个人均寿命六十多岁的年代,刘建设辛苦 劳了一辈子,之后又要经历七年的劳动改造。 去大西北劳改可不是说着玩,不像在柳溪村劳改这样轻松,村人都随意放水,大伙儿 本不热衷批判黑五类。 之后这七年,刘建设将会过上吃不 、穿不暖、住牛棚、干最脏最累的活、又要受到周遭所有人歧视,不知道刘建设能不能挨到七年结束? 就算刘建设命大挨到那时候,到时候刘建设也会 身是病、全身虚弱、命不久已。 七年之后周梨花还能接纳这样的刘建设?李乐乐在内心打下问号? 到时候刘建设如果还想伸手要养老费,李乐乐也不会手软。 她之后打算走法律程序,因为刘建设弃养孩子,村民虽然觉得这样没什么,但是真要走法律程序,法律体系可不是这样看。 一般来讲,法院判决的养老金额不会太高,而且法院认为“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就算要付担负养老义务,他们四人也只需拿出少少的钱,不需被刘建设狮子大开口。 这一切的假设,都要刘建设在七年之后有办法从西北回来? 在这黑暗的时代,被打成黑五类,被 放到生活条件严酷的西北劳改,想要回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在大西北,没有人知道他刘建设是谁,只知道他是犯罪份子、是黑五类,光是大西北的寒冬住在牛棚,就不知道刘建设熬不熬得下去? 在加上西北的生活条件严酷,粮食产量少,分给一般的村民都不够,更恍论刘建设这样的黑五类。 到时候刘建设只能分到更少的食物,却必须做更多的劳动,还要到处受到歧视,身边却没有任何人可以在心理上支持他。 就不知道再这种生理和心理都受到严酷地打击,七年之后,刘建设还能不能活著回来? 李乐乐第一世的时候,到最后癌症末期,那时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为了家人,她只能忍痛挨着。 李乐乐一直都知道,死亡不能说是种残酷的惩罚,有时轻易地死去,反而让这些犯错的人太容易解 。 有时活着、痛苦地活着、挣扎地活着、充 病痛地活着,活得生不如死,这才是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 第35章 六零年代小媳妇35 秋去冬来,气温下降,天空中下起小雪,小孩子最喜 的新年又即将到来。 这天,李家兄妹三人带着杜靖宇从省城回柳溪村,四个人大包小包的,每个人都 手的年货。 “妈!...外婆!.....”老三李卫强率先跑进李家老宅。 一进屋子就看到母亲和外婆正坐在桌子边补衣服。 “唉呦!回来啦!来烤烤火,我帮你们 点热腾腾的红糖姜水。”李晓红一看到几个孩子,就开心地开口招呼。 王芳走上前帮四人把东西放下,李晓红则走去厨房煮红糖姜水。 “孩子,把这里当自己家,不要客气。”王芳热情地招呼着杜靖宇。 这孩子也是个可怜人!听乐乐说因为这场运动,杜家都差点家破人亡.... 杜靖宇站在靠门口处,对着王芳含笑点头。 “怎么买这么多东西,家里的年货早就买好了,家里什么都有?”王芳嘴中虽然抱怨,但是内心却十分 意。 外孙、外孙女长大了,懂得贴心地为家人着想。 “这怎么能一样,这是特别买回来孝敬外婆和妈的。”老三李卫强嘴甜地说道。 哎!这次的年货可让他大出血了,李卫强向自家大哥借了不少钱,之后几个月为了还债,李卫强暂时不能买自己喜 的东西了。 老三李卫强是个月光族,刚开始工作拿到薪水非常开心,每个月除了 给家里的五块钱,其它都花到一块不剩。 大哥知道他这样花钱后非常生气,要求他除了每个月给家里的五块之外,以后每个月得强迫储蓄五块钱。 哎!为了还钱,为了存那五块钱,李卫强得少吃许多好吃的,少买不少新鲜玩意。 不过大哥说也很有道理,工作了这么久,是该开始存钱了。 平常李卫强都会拿点钱和工厂里比较贫困的职工换些 票。 李卫强 到相当心痛,这下子国营饭店的 包子又要少吃几个了。 “外婆过来看!”三人 欣地展示他们为家里买的年货。 有布料、糖果、糕饼、 巾、香皂........ “真有些我们这里没有的!”王芳喜孜孜地说道,看来可以过个丰润的好年。 “这一袋是给舅舅的。”老大李卫国拿出分好的东西。 “纺织厂有一些瑕疵布料,折价出售,我买了不少回来,今年所有人都做件新衣服。”李秀丽拿出自己带回来的布料。 她知道家里现在就算有钱,也没布票买衣服,正好赶上纺织工厂出清库存瑕疵品,她赶紧抢购了一些布料。 “哎呀!~回来就好,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李晓红端了几碗红糖姜水出来,“赶紧喝,去去风寒。” 这时李乐乐背着竹篓,从外面走了进来。 “哥、姐,你们回来啦!”李乐乐嘴角翘起,非常开心,她把一只兔子由背篓里拿出来。“今天加菜。” 一片和乐融融的温馨场景,这让杜靖宇有些羡慕,杜家早已因为这场运动而分崩离析,好久没有 受到家庭温暖。 不过就算没有这场运动,他母亲也不像李阿姨这样亲切、平易近人,也不会像李阿姨这样关心子女的生活起居。 他父亲长年在军中并不住家里,母亲则忙碌于自己的社 生活。早饭母子两人会一起吃顿饭,晚饭就要看母亲有没有约会。 杜靖宇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跟着杜松柏,生活起居则是由保姆照顾。 以前也没觉得杜家这样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对,可是现在看看李家,这才是一个家庭的 觉,家人不管平常在不在一起,一年只聚个几次,大夥儿 情还是这么好。 李家的经济虽然穷困,但是气氛却温馨无比,让人觉得家庭是个温暖的港湾,只要累了,随时可以回来休息一会儿。 不管在外头有什么委屈,只要回来休息一趟,内心的 霾就可以一扫而空,让人能有勇气继续前行,继续挑战前方的困难。 “我爷爷还在牛棚吗?”杜靖宇有些担心,这么冷的天,如果还住在牛棚,不知道挨不挨得住? “没呢,大队长把他们几人移到一间旧屋子,屋里还有火炕,说让他们冬天住那,等 天再搬回牛棚。”好不容易来了个医生,大队长怎么可能让他生病。 杜靖宇 地看着李乐乐,他知道自家爷爷在村里过得不错,这都是李乐乐的功劳。 “晚上再偷偷去看?”老大李卫国知道杜靖宇的担忧,特意出声提醒。 白天可不能去啊! 杜靖宇同意地点了点头,他拿出自己买的糕点:“这是省城有名的糕点,大家尝尝。” 火炕上睡觉的团子,被这一阵 欣的声音吵醒。 团子虽然才刚睡醒,还搞不清楚状况,可是他机警地听到『糕点』两个字。 “我也要吃糕点。”他虽然才三、四岁大,但是已经很懂得为自己争取利益。 “小吃货,听到糕点就醒过来啦!”老三李卫强上前刮了一下团子的鼻子。 杜靖宇笑着拿了一块糕点给团子。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