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成梁的使者走后,张居正喊来儿子说道: 「此番拒绝了李成梁,以他的格绝对不会放过我们父子。」 张敬修大惊道:「父亲,那要如何是好?」 「南下!」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说道。 张敬修惊讶的看着父亲,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和东南大都督苏泽是旧相识,但是两人的政见不合,甚至当年张居正下台,也是因为湖广老家被东南攻陷后,苏泽将张居正的 第578章 信心比白银重要 等到李成梁的使者找到张居正的时候,他说儿子护送父母返回湖广祭祖,使者无奈只能空手而归。 听到消息的李成梁也只能放弃打算,毕竟他不可能真的让张居正复出。 京师的物价还在上涨,李成梁最后也没有办法,他只能修修补补,先稳定住军队和官僚体系再说。 李成梁恢复了官员和军队发粮食的传统,在高拱时代,官员的俸禄就据粮食价格折算成银元发放了,如今重新改为发放实物,算是稳住了官僚系统和军队。 但是军工厂的生产还是被影响到了,李成梁再次要求这些地方从银元征收改为征收原料,确保这些军工厂不能停工,并且派出官员强行收购兵工厂需要的原料。 这样下来,京师的通货膨还在继续,但是好歹将明廷的要害部门稳定住了。 至于其他的,李成梁已经没有办法了。 民间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 明廷发行的银元疯狂编制,而东南的银元疯狂的升值,那些手里握着东南银元,或者能从东南搞来银元的商人们,迅速开始抄底其他人的资产。 这其中清远伯家的东南银元数量最多。 谁也不知道,为什么清远伯家里有这么多的东南银元,但是李炜父子拿着钱疯狂的收购其他人的资产,一口气买下了好几个优质的工坊和商铺。 大宗资产都是用东南银元易,小额商品就是以物易物,从高拱开始构建的经济体系,终于玩崩了。 不过这件事倒是也赖不上李成梁,因为包括高拱自己在内,明廷的货币政策就是非常短视的,发行银元也不是为了商业通,而只是为了缓解财政问题。 高拱明知道明廷发行的银元成不足,依然用银元支付官员的薪水,强行推动银元通。 张居正也清楚明廷银元的水分,但是承认明廷发行的银元可以用来税,通过一条鞭法确定了银元的币值。 李芳延续前两任的作风,但是他需要养军花钱的地方更多,于是也就发行了更多的银元。 等到李成梁接手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早就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可以说,因为明廷财政紧张,所以才发行银元的,只是差错适应了大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才让这些劣币正常通了起来。 严格说,明廷的银元贬值,只是让这些劣币回到了自己应有的价值上。 总结起来,如果李芳执政时间再长一点,这个雷就要爆炸在他手里了。 京师物价混的消息传到了东南,苏泽却没有高兴,而是立刻召集了内阁开会。 长期以来,苏泽奉行的就是「摸着明廷这块石头过河」的想法,大明暴出来的各种问题,也可能是现在或者后东南会遇到的问题。 在大明暴雷之后,东南也要迅速的排雷。 滥发货币这种事情,几乎是任何地方都会出现的。 只不过是东南的经济更发达一些,对货币的需求还很大,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发行银元。 但是这种事情必然有一个尽头,经济也不可能永远发展下去,就算是金银这种贵金属货币,也总有一天会因为白银大量的入,导致市场上的货币超过需求的货币。 当然这可能是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后的事情了,可就如同苏泽书上所说的,恶通货膨几乎是无解,真的爆发这样的问题,那就没办法了。 将明廷通的报告发给内阁众人,徐渭心情愉悦的说道: 「果然和大都督说的那样,滥发货币和明廷信用下降,必然会导致通货膨的问题,如今的局势更方便我 们对河南的用兵计划了。」 众人也纷纷笑了起来,因为明廷的恶通货膨,如今李成梁手上的一些底牌都用来维持京师稳定上了,本没有能力去支援河南了。 苏泽却说道: 「明廷没有这些问题,我们在河南也拥有优势,但是明廷的通也给我们一个警示,也许在将来某一天,我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众人纷纷收起笑容。 苏泽继续说道:「大明刚成立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发行过宝钞,在朱元璋一朝,宝钞还能保持稳定,到了成祖朱棣的时候,宝钞已经接近破产,后来又发起了救宝钞的运动,但是都收效甚微。」 「如今明廷的银元危机,不过是宝钞的再现罢了。」 「只要明廷滥发货币的心思不绝,这几乎是都是无解的。」 「但是又何止是明廷啊?任何的政府都不会断绝发行货币的冲动的。」 方望海低下头,其实东南的户部也在不断的发行银币,甚至因为东南的货币是如今整个亚洲的结算货币,发行量是要比明廷银元多不少的。 大量的铸币厂以继夜的工作,东南的市舶司可以说是从全世界收白银,这些白银都被铸造成银元,迅速的入到市场上。 户部盘查今年的铸币记录,比去年增长了足足三倍,如此触目惊心的数量也让户部官员惊骇。 而之所以东南如此的富裕,则一笔铸币收入也已经超过了田税、商税和市舶司税,已经成东南的第一大收入了。 这样的现象,也让户部和天工书院所有的学者们都骇然,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一个国家的政权,是依靠铸币而生存的。 铸币的收入确实是很,但是苏泽的这句话也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货币是有限度的。 就算贵金属货币的价值,其实也是建立在信心上的。 严格地说,东南银元的成是不如西班牙银元的,两者的兑换比例接近一比一,这其中多余的价值,是商人和百姓对东南货币的信任在支撑, 苏泽说道:「货币问题,其实是信心问题,要让百姓和商人知道,东南的官府不会因为财政问题而滥发货币,才能让百姓保持对币值稳定的信心。」 苏泽说道:「我准备将铸币司从户部独立出来,成立一家专门的机构,负责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 第579章 货币和财政政策 将铸币司从户部独立出来,成立一个新的部门,自然是为了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钩,尽量减少官府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从而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货币政策。 近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就是财政,而随着近现代化的加快,随着市场越来越复杂,官方能够直接介入的经济事务反而是变少了。 这很容易理解,比如一个村子原本只有一家店铺和一家工坊,那么这个村子的经济活动就很容易控制。 只要规定这个店铺贩卖的商品价格,规定这家工坊的生产的东西就行了。 可如果这个村子有一百家店铺,一百个工坊,那么只靠着官吏,就没办法直接控制市场。 经济也同样如此。 一个国家的经济品类越丰富,经济活动越频繁,那官府对于具体经济事务的控制力就越低。 这时候需要调控经济,就只能依靠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了。 所谓的经济政策,就税收、法律、港口政策这一类的调解工具,其中还包含了官府主导的投资等一系列能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举措。 这个时代最明显的经济政策工具就是市舶税了。 对不希望出口的商品加征出口的税收,对于鼓励进口的商品减免税收。 对鼓励发展的工业门类减税,对不鼓励发展的工业类别加税,起到对工业品类宏观调节的作用。 如今东南的户部,就是这样的一个部门。 除了经济政策之外,能影响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就是货币政策了。 货币政策所控制的唯一变量,就是钱。 市场上的钱多,那么物价就要涨,市场上的钱少,物价就要跌,这是最经济最直接的控制手段。 当然现代国家还可以通过利率来控制整个经济市场。 通过加息,让居民储蓄增加,减少过热的消费需求。 通过降息,减少用钱的成本,促进消费,减少经济通缩的风险。 只不过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东南银行体系还处于萌芽阶段,各家银行票号的利息还都是独立的,并没有指导银行票号利息的部门。 所以在贵金属货币时代,铸币就是影响整个经济市场的货币政策。 将铸币司独立出来,减少整个官僚系统对于铸币事务的干预,则能够强化民众对于货币的信任。 实际上后世各种标榜独立的央行,都免不了被官府影响,所谓的独立也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掩耳盗铃,或者缺乏一个基本的制约,那和明廷一样滥发货币的事情就很难杜绝。 这几乎是一定的,只要铸币印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就是圣人也没办法控制啊。 明初宝钞的崩溃,就验证了这个定律。 朱元璋的宝钞原本已经通过国家强制力推行到全国了,虽然宝钞和现代意义的纸币不是一种东西,比如宝钞不能随意兑换成其他货币,但是已然算是信用货币的雏形了。 但是到了明成祖朱棣的时候,花钱就开始大手大脚起来。 朱棣南征北战,又修建紫城,又派遣郑和下西洋,明廷能够支撑下来,靠的就是不断发行宝钞。 结果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宝钞信用,就被朱棣一个人用光了。 后面的皇帝发起了多种救宝钞的运动,最后都因为滥发无度而救不回来了。 而这场毒甚至到了今,如今东南也不敢推出信用货币,因为老百姓实在是被宝钞怕了。 苏泽认为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可能不会发生货币滥发的问题。 但是谁又能保证以后就不会滥发? 能保持一定独立的铸币司,以后就可以升级央行,负责制定长期的货币政策。 苏泽对着方望海说道: “铸币司还是要从户部独立出去,以后铸币的事情要和加税一样,在制宪会议上做报告通过,这也算是有一个制约。” 众人都是一惊,本以为苏泽要将铸币司挂到内阁下,成为一个直接向内阁负责的部门。 没想到苏泽竟然直接要将铸币司挂到了制宪会议下,成为和内阁并列的独立部门。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