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都堂之中还有一些人,觉得萧诚要是真能把大理了,对于大宋来说,可又是一桩开疆拓土的大功业。 比方说现在呆在万岁中的那位官家,对于萧诚现的情就复杂得很。 一是猜忌得厉害,觉得萧诚就是脑后长着反骨,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学着他的哥哥反了大宋。 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萧诚能够掉大理,将大理纳入大宋的版图。 只要萧诚这么做了,这天大的功劳,在史书之上,总是会着落在他这个官家之上。 这位大宋的官家,甚至动了只要萧诚能一直效忠于大宋,他不吝封王的这个念头。 只不过这个念头刚出来,便被都堂严厉制止了。 在夏诫等人看来,这个头,绝对不能开。 事实上对于汴梁来说,西南的局面,现在已经失控了。 这不是封萧诚一个王便能改变的。 猜不透,看不穿,他们只能继续观望。 当然,对于汴梁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萧诚与大理打起来,然后打得血成河,两败俱伤,然后再由汴梁来收拾残局。 所以现在的六盘水,又成为了大理拖住宋军的一个重要的区域,只要高祥还能在六盘水坚持,便能让萧诚畏首畏尾,不能为所为。 大家各怀心思,但对于现在威宁的董奎来说,情况就太严重了。 董桢全军覆灭。 这大大出乎了董奎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董桢率部与毕节的宋军王柱所部天军对峙,双方这三年来,大大小小的摩擦也不知有多少起,也不见天军占到了多少的便宜。 天军是很悍,但董桢率领的也是由易娘部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石门蕃部的锐力量。论起骑兵的水平,董奎自认为要比天军还要好。另外这三年来,董桢又在边境之上建立了以金沙寨为核心的防御集群。 直到前方有军官逃回威宁,董奎才明白了具体情况。 芒部与乌撒部的突然叛变,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董桢错误的判断,使得边境防线全面崩溃。分散的兵力被王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任何一个点上,宋军都是以多打少,以骑打步,短短的时间内,边境之上的上万兵力,就这样被彻底打散。 而董桢在逃到边寨以后,在当夜选择突然反击,本来是想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反败为胜,但不成想,对方早有防备,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陷阱在等着他,董桢一头撞了进去,逃进边寨的三千兵马,这一次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全军覆灭。 而且是真正意义的覆灭。 王柱在他的大营内,布置了无数的易燃物,在董桢率军突入对方大营之后,大火突然燃起,几个出入口被天军用弓弩封住,三千兵马要么被死在出入口,要么便被活活烧死在大营内。 重伤的董桢被生擒活捉。 然后,王柱竟然将重伤的董桢,给送回了威宁城。 一个全身都被裹得跟个粽子似的气息奄奄的董桢被四名俘虏抬回威宁城的场景,使得威宁城内军心浮动,人心惶惶自不必说。 威宁城外,宋军的探马斥候,已是往来不绝,但宋军的主力,却一直没有现身,依然停留在距离威宁城外数十里的地方修整。 对方不进攻,反而让城内的气氛更加的紧张。 一把悬在头上的大刀,落了下来也就是那么一回事,要么死,要么拼一拼,说不定还有一条活路。 但这样悬而不落,不免就让许多人生出另外的一些心思来。 城内去打探消息的斥候们,带回来的东西,让城内更加的不安稳起来。 南广部、马湖部这些部落的斥候自不必说了,这些探子居然还碰上了芒部、乌撒部的人,甚至于阿头部的人。 本上同生的叙州三路蛮,现在却是各自境遇,互相对垒了。 “大头人,走吧,放弃威宁,撤到六盘水,与高祥合兵一处!”只了两只眼睛和一只嘴巴在在外头的董桢,着眼泪看着董奎。“我们守不住威宁的。” 董奎烦燥地道:“怎么守不住?威宁城内,训练有素的士卒还有五千余人,如果加上青壮,万余人都是有的,而且城内的存粮足够一年食用,军械也是足足的,三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固城墙,敌人能奈我何?王柱到现在都没有靠近威宁,只怕就是想要将我吓走,好不劳而获地占领威宁!” “大头人,兵是足的,粮是足的,可人心呢?人心还可恃吗?”董桢哭泣道:“大头人,五千兵马中,独属于我们易娘部的,不到两千人了,剩下的都是各部族联兵。他们的部族,都在城外各处聚居啊!王柱险,不来进攻威宁,只怕是派了人,去抓这些部族的家眷去了,您想想,一旦这些人的家眷被押到了城下,这仗,还怎么打?快些走,趁着这些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将他们带到六盘水去,那里高祥有数万兵马,足以弹这些部族!” “到了那里,我什么都要仰仗高祥了,没有了自己的地盘,还有什么话语权!” “至少还能活着,易娘部还能存在!”董桢已是气若游丝:“来方长,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易娘部的家眷都在城内,人心也好凝聚,大头人,趁早布置,要是让别人窥知了我们的心思,只怕连想走,都不容易了。”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