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奎低头不语。 “刘公,你有时间考虑,慢慢来,咱们不着急。” 第四百七十二章:心难安 刘凤奎走的时候,身形有些佝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现在时时刻刻都在冲击着他的内心。 作为一名内侍,一名大内出来的公公,自己本来应当是皇帝最为忠实的走狗,应当致力于消灭一切对皇帝不忠的叛逆。 刘凤奎突然有些痛恨自己读这么多的书干什么。 当年要是自己不显得那么机灵,不会被选出来去读书、写字,也许,现在也就跟当年的某些小伙伴一样,在 中做些洗扫的工作,简单的生活,也简单的死去。 他不喜 作选择。 这一辈子,其实都是别人在帮他做着选择。 而现在,萧诚却在 着他做出选择。 他一直对萧诚有着一种不一样的 觉。 萧诚是与众不同的。 他是一个公公。 哪怕他才智学识都远超常人,但在别人眼中,他还是一个公公。 他能从那些人眼中看出他们对他的不屑。 他也能从各种渠道收集到那些人对他的不敬。 但萧诚,却与其它人都不一样。 从与他第一次 往的时候,刘凤奎就能 受到这一点。 对方的眼神是清澈的,更重要的是,对方的态度是平等的。 有些东西,你装也装不来,藏也藏不住。 没有怜悯,也没有鄙视,萧诚对待他,与对待当时的陕西路安抚马兴,竟然毫无二致。 最初的时候,刘凤奎还认为是一种错觉。 但在与萧诚多接触了几次之后,他终于确认,萧态对于他们这样的一些特殊的人,当真是没有丝毫的异样的。 平等,这是刘凤奎这样的人一生都想要追求的东西。 那些士大夫们是瞧不起他们这些人的。 这也是在当年,他为什么愿意帮萧氏兄弟的原因所在。 可是他也万万没有想到,当年的萧氏兄弟,竟然一路走到了今天。 怎么选? 刘凤奎 惘了。 他知道,其实自己眼下的这个状态,便已经代表着自己有了绝大的变化。 萧诚让自己这一次回去的时候,再多看看,再多想想。 自己是要好好的想一想。 萧安? 赵安? 刘凤奎脚步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上。 这个人绝对是真的,因为萧诚 本就没有必要,也不屑于作假。 这样的一个真正的金枝玉叶的存在,毫不夸张地可以称之为大宋未来动 的 缘。 有朝一 真有事的时候,这个人便是一面绝好的旗帜。 姓萧还是姓赵? 因时势而异,萧诚所说的汴梁有朝一 要出大事,当真会如此吗? 是要回去好好地看一看。 这两年,自己对于北面的消息,基乎是不闻不问了。 松树之下,萧诚弯 ,拾起一枚松果, 进了小小的炉子里,看着那骤然腾起的一股火焰,若有所思。 “他会选择与我们同舟共济吗?”江映雪轻声问道。 “刘公是一个不一样的太监!”萧诚端起了茶杯,“他这样的人,如果去考一榜进士的话,当真是手到擒来。而且他自成年以后,便一直在 外做事,走遍了大宋的疆域,见识也好,做事的手腕也罢,都不是一般的官员能比拟的。” “可这样的人,都会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江映雪有些担心。 萧诚却是笑了起来:“正是因为他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想法,不肯人云亦云,我才对他说这些话。当年,他敢与马兴一起为大哥背书,便可见此人的 襟。要知道,当年朝廷当真要追究大哥的话,马兴是一路安抚使,朝廷重臣,皇帝不会把他怎么样,但刘公严格来说却是皇帝家奴,便是打杀了,外头的那些士大夫们也只会大声叫好而不会为他鸣冤叫屈的。” “因为刘公本身就让他们汗颜了?”江映雪不无讽刺地道。 “正是如此!”萧诚道:“所以,我认为,刘公即便现在还在犹豫,但他走上一趟汴梁之后,必然会有所改变。因为这几年,他在我们这里已经过习惯了,回到汴梁,必然看那里处处都不顺眼。” “刘公在皇城司可是有年头了,走南闯北,处处都有他提拔起来的人手,他真要能倒向我们,对于我们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知秋院这两年虽然发展很快,但在北方,还是实力太弱了,以前的我们,在官场之上军队之中没有下功夫,现在便看出问题来了。” 端起茶杯,将杯中水一饮而尽,萧诚的眼中却是 出了些痛苦的神 。 当年,他还是太幼稚了。 他还是小看了这天下的英雄。 他的计划,原本不是这样的。 改变这个世界,是他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便立下的宏愿。 很早,他就在落子。 所以,有了天工、天香这些敛财的手段,也有了控制地下世界来获取一些必要的情报的手段。 当然,更有了后来巧妙 作,让大哥由河北路调任西北,抚平横山的筹划。 要是大哥一直在河北的话,只怕永远难以有出头之 ,即便做到一路都钤辖,也不过是安抚使麾下而已,在大宋文臣永远高过武将一头的氛围之下,成不了什么大事。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