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用老一套的制度显然是越来越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了。 以前的那套制度,那是用来管理几十万人,而且还是固定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制度,然而现在的京城,那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大城市,人口大几百万,以前的那一套 本就难以适应现在的需求了。 “还请刘公多多指点。” 林泮一听,顿时就急了。 这是在说自己做的不够、不行啊, 这刘晋可是内阁大臣,天子身边的红人,他要是说你不行,你就真的不行了,这官啊可能就做到头了。 更何况这一次过来的还要太子殿下, 他可是大明的储君,在他的面前,那自然是要好好表现一下,现在却是被说不行,这以后还怎么混啊。 “首先来说,京城的规模早已经扩大了很多倍,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发展,你们有在这些新城区设置府衙吗?” “其次,京城各种案件频发,为什么没有相应的将司狱职权给拿出来,成立类似于县衙之类的衙门,专门负责各片区的案件,你们没有,而且也怕将手中的权力给划分出去吧?” 刘晋看看林泮想了想说道。 “这~” 林泮等人一听,顿时就无话可说了,其实现在的官府衙门还一副官老爷的办事风格, 本没有任何服务于民的意识,有事情就来做,没事情就喝茶,结果就是现在事情多到让他们 本就忙不过来,都没有时间去思考该如何真正好好的管理好整个顺天府了。 第1676章 试点改制 刘晋看看林泮等顺天府的官员,对于他们的情况岂能不知道。 古代当官很难,那都是要多少年寒窗苦读才能够出来的,至少要举人才有资格去做官,但是想要考到举人是非常难的。 连文征明这样的大才子,考了一辈子,从十八岁开始考乡试,前前后后一辈子考了九次,整整考27年,他都没有考上举人。 还有祝枝山这样的大才子,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他考上了举人,但是考进士这一关,前前后后考了七次,也没有考上。 这古代能够当官的那都是真的一步步熬上来,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故而对于自己手中的权力那也是倍加珍惜的,哪里还舍得将手中的权力给放出去,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来管,事情自然就多了。 以前城市规模小,事情少,还能悠闲的喝茶,现在京城规模 益扩大,人口暴增,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还想和以前一样, 那自然是又累又办不好事情。 可是一直这样下去行吗? 肯定是不行的, 京城越来也繁荣,对于官府这边的职责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后世为什么官民比例很大,其实也跟官府的职责要求越来越密切相关。 古代当官,那是舒服的很,一个县一个县老爷带几个小官, 再来一些小吏、官差、衙役之类的就可以了。 因为古代小农经济之下, 本就不会有什么太多的事情发生,他们只需要审审案子,主持下科考,有时候在组织下大家去修路、修城墙就可以了。 绝大多数时候, 这些官老爷都是在家里面翘着二郎腿看看书、游山玩水的, 皇权不下乡,乡镇里面有什么事情,基本上族里乡亲就解决了, 到不了官老爷这里。 可是随着小农经济不断的被破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官府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事情也越来越多。 简单来说那就是生产关系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的转变和适应。 “林泮,你今年多大了?” 想了想,刘晋也是问起林泮年龄来,看他的样子,也有六十多了, 也该退休了。 “下官已经六十有二了。” 林泮一听, 顿时就脸 苍白起来,刘晋问起自己的年龄来, 这该不会是要将自己送回家养老吧。 他可是舍不得啊。 回想自己的一生, 科举考试这条路还算顺利,但也是三十多岁中举, 四十多岁中进士, 混了十几年官场, 这才混到了顺天府府尹这个位置, 好不容易做到了三品官员,他还想着以后能不能升一升到六部去当个尚书、侍郎什么的。 “六十二了?” “林大人, 年纪大了,还是不要太劳累的好。” 刘晋听完, 微微点头,想了想说道。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林泮一听,顿时就微微颤抖,随即毫无 气神的回道。 刘晋这个内阁大臣说自己年纪大了,不要太劳累了,自己以后就别想混了,还是早点回家去好好颐养天年算了。 只是,实在是不甘心啊。 自己才当了十几年的管, 这三品的大员的官也没当几年,还没有好好的享受手中权力的滋味呢。 这就让自己回家去养老, 岂能甘心啊。 可是,不回去养老,恐怕也是不行了。 他在京城这里当官, 刘晋的为人早就已经知道了。 这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主,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经想要走刘晋的后门,但刘晋那是一概不收, 顺带着还将送礼的人给狠狠的贬斥了一顿。 刘晋铁面无私、两袖清风,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且刘晋比起刘健、李东 、佀钟他们这些人来,还更加的两袖清风。 他们好歹还会收一收孝敬、会收点润笔费什么的,刘晋那是从来不 这些,也从来不给谁题字写字什么的。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