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勾结番邦,就是最好的罪名,是官家不得不树立典型去杀去震慑的罪名。 只有让人知道,勾结番邦必死无疑的下场,才能遏制这种风气。 不然早晚整个大宋,会被 臣和巨贾给卖了。 他们心里可没有家国百姓,有的只是利益。 只要西夏和辽出的起价钱,他们就可以通敌卖国。 所以这个罪名一旦公布,襄 王不死也得死,不然大宋江山不稳! 赵祯就是再仁慈,也会被朝臣 着杀襄 王,以及他所有 妾子女,不留一个血脉,这就是叛国的下场! 而现在,苏叶查到的,襄 王还没有勾结 臣,残害忠良,私通番邦。 也就是说,目前的罪名不足以至他于死地,因此苏叶才没有动手! 啊,对了,那个 臣就是权倾朝野的庞大师,其实庞太师除了和包拯政见不合,不算 臣,虽然也结 营私,收受贿赂,可他其实是很节制的,旗下门生也没做出出格的事来。 后期会和襄 王勾结谋反,是因为唯一的儿子被包拯斩了,他要杀包拯报仇,偏偏官家护着包拯, 里庞贵妃也因生病去世,他没了其他念想,这才想借助襄 王的手杀包拯。 展昭顺着她的视线看向清风楼,“你怀疑这里?” 苏叶微微一笑,意思不言而喻。 第315章 自由奢华的汴梁45 敢绑…… 敢绑架皇帝,除了想要谋反,就是心怀大恨,想要报复之人。 可赵祯这个皇帝,是难得的仁善之君,目前大宋百姓安居乐乎,全国各地虽然有疫情,也能得到及时的救助。 即便被官员瞒下,导致民不聊生,他们怨恨最多的也是当地的狗官,很少有直接恨到皇帝头上的。 最后就是冤假错案导致的家破人亡,可这个因为包大人的缘故,近些年已经极少了,尤其是在开封。 谁都知道,有冤去找包大人,他一定会管的。 这样一来,那些人有什么理由去仇恨被他们敬畏的帝王? 更何况,行动迅速,做事干净,把侍卫杀了,官家和颜查散却带走了。 同时被带走的还有一个小姑娘和赵伴当,杀了岂不是更容易? 就像他们杀护卫一样,直接沉到河底好了,自己可以从容 身。 总比一路抬着四个大活人好吧? 所以他们一定有这么做的目的,比如以官家的安危威胁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带其他人走,或许是为了震慑。比如你们要是敢不听话,我们就杀人! 他们抛出赵伴当或者颜查散小花的尸体,为了官家的安全,其他人还不得老老实实的。 但最近这段时间,前朝后 一片平静,有什么东西值得他们铤而走险? 是新式的武器,还是能活命无数的好药?亦或者什么稀世珍宝? 这些统统没有,所以不会是别国探子干的。 那么苏叶能想到唯一的理由,就是这人想要谋反,却不能直接把官家杀了。 因为官家死后,继承皇位的不一定是他。 先帝只有官家一个儿子,可太宗留下不少子孙,就比如之前的赵允让,就是太宗孙子之一。 里还有曾掌过权的刘太后,官家出事,她立刻会走到台前,而因为她之前展现出的政治才能,和她在前朝的势力,很轻易就能让朝臣听话。 到时候刘太后一定会选择一个年幼的孩子,从小培养,而不是选一个成年人当皇帝。 因为一旦这人地位坐稳,刘太后的处境就危险了。 她能一次两次掌权,就可能有第三次,新帝会担心自己的权势受到威胁。 所以哪怕为了自己母女的安全,她的选择也是几岁的孩子。 这人能这么果断的出手,就代表他谋算了很久,才能在临时起意下做的这么好,那他肯定不愿意自己冒着危险谋反,获益的却是别人。 即便那个人可能是自己的孙子也不行! 孙子当皇帝和自己当皇帝有着本质的区别,自己是皇帝可以为所 为,而孙子当皇帝,为了不被朝臣忌惮,新帝的生父和爷爷就得 缩起来,必须低调,不然碍了掌权者的眼。 换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所以,官家暂时还不能死,必须只是失踪,得等他掌握了京城的局势,再来杀人夺位好了。 苏叶盘算了一下在京的王爷宗室,发现那些人都不可能是刘太后的对手。 首先刘太后占了大义,之前又有掌权的基础,现在的身体又还很健康,在这情况下,任何人都比不过她的名分去。 其次这些王爷要权没权,要人没人,那些曾经掌权的,都被派到了封地,在朝中的势力被架空。 就比如襄 王,曾经在朝中也是显赫一时,经过赵祯亲政后的筛查,现在朝中已经不剩下什么了。 另外还有八贤王,他是唯一一个位高权重,却依然留在开封的。 但他情况特殊,是宗令,且是公认的贤王。 不过八贤王基本不上朝,也不会管朝中之事,属于非大事不出。 原著中,只有到了关键时刻,要么需要救命,要么需要八贤王说服官家和太后,才会请他出场。 这是一个有地位的富贵闲人,最重要的是,他不招任何门生,两个儿子也都不出仕,每天游手好闲,可以预见,等八贤王去世,他的长子继承王爵,会沦落为普通的宗室。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