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雨的记忆中家里是有帆布的,她本想用帆布试试,只是翻遍了杂物间居然没有找到。 下次去镇上一定要去供销社找严会计或者单主任问问。 现在刘欣雨头疼的是双肩包底部的支撑材料。 无论卡其布还是劳动布甚至还不知在哪里的帆布,其 括程度远不如皮质,想让双肩书包对书本起到保护作用,底部和侧面都得有支撑。 刘欣雨在自家杂物间翻了许久,当然找不到她记忆中合适的辅料,比如pvc细软管,甚至连退而求其次的橡胶细软管、塑料细软管都没有。 当然她可以用铁丝来做这个支撑,但是铁丝太容易穿透面料,就算用橡胶皮包裹后再使用,刘欣雨还是担心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祖国的未来,刘欣雨不敢大意。 没有合适的辅料,宁肯放弃这个潜在的赚钱路子,也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敷衍和马虎。 “你这 七八糟的是要干啥呢?”队里的稻子总算晒得七七八八,生产队已经开始往粮站送粮,陈招娣也终于有些闲功夫,就来找刘欣雨商量继续下笼子抓黄鳝的事,看到刘欣雨家堂屋的桌上地上 七八糟堆 了东西,不由皱起了眉。 刘欣雨四下里看了看,的确有些 。 陈招娣虽说是乡下人,还是 整洁的。 老屋虽然孩子多,依然被收拾的十分整齐。 被刘欣雨嫌弃油烟大的厨房,其实也收拾得十分整洁。 只不过与刘欣雨家的厨房不能比,与其他人家比起来可是干净得太多了。 老屋的厨房已经用了几十年,这个年代就连城里也还没有 排油烟机,油烟不重才怪! 第65章 分配制度 面对陈招娣嫌弃的目光,刘欣雨有些不好意思吐了吐舌头,一边利落地收拾一边说道:“我想做个不一样的书包,找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 做书包? 不就是个装书本用的袋子嘛,有布就成,这铁丝、木 、竹条,甚至还有废弃的自行车内外胎都是些什么鬼! 不一样的书包? 这是打算把书包也做出花来?! 陈招娣看了眼刘欣雨身上明显改过的衣服,有些不 地瞪了刘欣雨一眼,一边弯 帮着收拾一边道:“做什么样的书包,需要这么多 七八糟的东西?” 刘欣雨地做了解释,只是没有实物,解释了半天,陈招娣依然一脸懵。 唉,算了,还是得有成品再说。 等有了成品,就可以通过示范让大家发现双肩书包的好处。 “ ,今天怎么有空过来,稻谷都入库了?队里什么时候分粮?”等将所有的杂物重新收入杂物间,刘欣雨先给陈招娣倒了杯水,再给自己倒了杯水,这才看着陈招娣问题。 分粮? 陈招娣愣了片刻,这丫头没上过一天工,居然想着分粮?! 不过刘欣雨也算是队里的一分子,人头粮还是有的,就是肯定不够她吃的。 好在张家会贴补她一些,等学校开学,每个月开工资,饿是肯定饿不到她的,能不能把 子过舒坦还得再看看。 “ ?”半晌没听到陈招娣的回答,刘欣雨抬起头来才发现陈招娣居然看着自己发呆。 “哦……只剩下晒谷场那点谷子没干,队里让我们轮 着休息缓缓劲。你爷和二叔他们已经开始装袋,待装好袋就去 公粮,最多还有十天,队里就应该分粮了。”说到分粮,陈招娣略迟疑了片刻继续说道:“这一季应该还有你的人口粮,下一季怕是没有了。” 刘欣雨默默地点头。 她对生产队的分配制度还是了解的。 民勤大队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每季收割 完公粮以后,会计就会按生产队的惯例造方案。 先留一成作为公积粮,余下的粮食按人七劳三进行分配,即人口占七成,工分占三成。 老人孩子不能挣工分,仍然能分得口粮,维持基本生活。 刘欣雨今年高中毕业,也就是说之前她只是个在校生,没有工分所以这季只能分人口粮。 九月份开始她就是民勤小学的老师,尽管只是代课老师,因为按月拿工资,当然不能再在生产队分人口粮。 陈招娣见刘欣雨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又补充了一句:“这季水稻收成不错,人口粮应该能有一百斤出头。” 民勤大队地处山区,水田较少,今年又因泥石 被埋了十几亩,听说按人口每人还能分到一百多斤,刘欣雨觉得已经很 意了。 当然分的粮不是大米,而是带壳的稻谷。 一百斤稻谷大约能出七十斤大米,也就是说这一季分的人口粮换成大米有就七十斤左右。 刘欣雨的饭量不大,七十斤大米差不多能吃两个半月到三个月。 她至少要在这里生活到明年三月份,这些粮食当然远不足以坚持到明年三月。 不足的部分只能用钱买,也不知能不能在生产队买公积粮。 生产队在每年年底都会放一批公积粮出来供社员购买,这种粮食并不需要粮票。 当然有钱也可以去粮站买粮,不过粮站的粮食是需要粮票的,而她的粮票不多。 刘欣雨的脸 略显沉重,陈招娣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与她说起抓黄鳝卖黄鳝的事。 “ ,爷和二叔他们要是有空闲,让他们继续抓就是,黄鳝笼子还是去之前放过的那两个地方放。还有往外卖黄鳝的时候要更小心些,咱们村好像已经有人在传了。”刘欣雨不打算继续掺和抓黄鳝这件事,不过该提醒还是得提醒。 陈招娣早就知道村里有传言,不过并没当它是多大的事,看着刘欣雨道:“传就传,无非就是那几个人,自己没个本事,就知道说长道短。” 陈招娣不是个心里没有成算的人,既然她这么说,刘欣雨也就不再多言,问了问村里去镇上粮站 公粮的时间,又开始琢磨进山的事。 刘青山在世的时候,每年九、十月份总会从山里给她带些好东西回来。 今年他不在了,刘欣雨想要什么就得自己想办法去找。 “你想进山?我看还是算了吧!想找什么让你爷和二叔去找。咱们这边的山虽然算不得深山老林,这些年基本上也没见有什么虎 ,但是以前是有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可千万别自己一个人进山里去!”陈招娣一听刘欣雨想进山里去看看,立马严肃起来,再三叮嘱刘欣雨万不可擅自进山。 好吧,那就等爷和二叔下次进山砍柴再说了。 “对了, ,你记不记得以前我爸曾经买过一块帆布?”既然不能进山,刘欣雨的心思重新回到书包的制作。 陈招娣点了点头:“的确买过,被你姑借去用了,还没还回来呢。那死丫头也真是的,借走快两个月了,也不知道还回来。” 说到这里陈招娣猛地拍了一下自己脑门:“对了,差点忘了,蒋家那老太太又生病了,我打算去看看,你要不要一起?” 刘欣雨只有一个姑姑,名叫刘丽芳,就嫁在隔壁的奋斗大队,与姑父蒋友明育有两女两儿。 长女蒋玉珠比刘欣雨小一岁,今年十五岁,只读了两年书就回家帮着做家务带弟弟妹妹。 次女蒋玉梅今年十一岁,与刘新菊同龄,还在读小学,据说成绩还不错。 之前刘青松夫 打算让刘新菊缀学,刘丽芳夫 听说以后也打算让蒋玉梅缀学。 长子蒋建安今年七岁,不出意外的话,九月份开始上学。 幼子蒋建乐比刘家小老四大一岁,因为是个早产儿身体不太好。 刘丽芳的公公早几年前就去世了,婆婆身体不太好,隔三差五生病。 一家子有两个身体不太好的, 子当然不太好过,比起刘家更紧巴。 上次整理出来给蒋玉珠和蒋玉梅的衣服,到现在还在刘欣雨的放着呢。 刘欣雨穿过来之后,也就在办订亲宴那天见过刘丽芳一家。 本来打算喝完订亲酒之后把衣服 给刘丽芳,结果被那一场闹给耽搁了。 刘欣雨想了想,那就一起去看看吧,正好把那包衣服送过去。 第66章 姑姑刘丽芳 奋斗大队与民勤大队几乎近靠在一起,从刘欣雨家走过去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 祖孙二人一个提着包袱,一个提着竹篮,来到蒋家。 刘丽芳夫 和大女儿蒋玉珠去队里干活去了,二女儿蒋玉梅在家看护老太太并照看两个弟弟。 蒋家的条件的确不如刘家,房子比刘家的老屋更加低矮 暗。 看到外婆和表姐,蒋玉梅一边把人让进屋,一边大声吩咐大弟弟蒋建安去晒谷场告诉刘丽芳。 “行了,别忙乎,我们就是听说你 病了过来看看。”陈招娣对着忙着给她们倒水的蒋玉梅摇了摇手,转身边进了堂屋东面的睡房。 老太太应该听见了外面的动静,陈招娣带着刘欣雨进屋的时候,看到她正靠 头坐着,“老 病了,大热的天还要劳烦亲家母过来看我。” 一句话说完就“咳”“咳”地咳了起来。 陈招娣连忙将 头放着的茶缸递给她。 刘欣雨不太喜 睡房里的空气,与老太太打了声招呼就出了睡房。 “表姐,喝口水吧。”蒋玉梅倒了碗水递给刘欣雨。 也许因为大舅舅刘青山与外公外婆不太亲近的缘故,蒋玉梅与刘欣雨这个表姐也就有些亲近不起来。 虽说两个村子离得并不远,这好像是记忆中刘欣雨十岁以后第一次来蒋家。 刘欣雨接过蒋玉梅递过来的碗,轻轻抿了一口,含笑放下碗,打开自己带来的包袱,从中挑出一件适合蒋玉梅穿的衬衫,在她身上比了比,这才发现蒋玉梅虽然与刘新菊同龄,个子却比刘欣雨矮,这件衬衫就显得略大了些。 不过大比小好,可以多穿一两年。 “这是给我的?”女孩子没有不 美的,刹那间蒋玉梅的眼睛亮了。 蒋家条件差,蒋玉梅几乎没穿过什么新衣服,基本上都是姐姐蒋玉珠穿不上的衣服,而蒋玉珠的衣服很多都是由刘丽芳的衣服改的。 这样的衣服到蒋玉梅接手的时候,已经是 补补又三年了。 对上蒋玉梅欣喜的目光,刘欣雨心里微微有些发酸。 将包袱里的衣服按大小分成两堆,将那堆小的衣服推到蒋玉梅面前:“这些是给你的,那堆是给玉珠的。都是我穿过的衣服,别嫌弃啊!” “不嫌弃不嫌弃,这些衣服哪件都像是新衣服,我喜 ,很喜 !谢谢表姐!”蒋玉梅把衣服抱在怀里又是摇头又是 谢。 刘欣雨正要催促蒋玉梅将衣服收好,得到消息的刘丽芳和蒋玉珠匆匆赶回来了。 看到蒋玉梅怀里抱着的衣服还有桌上放着的衣服,母女俩都是一愣。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