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我知道了。” 她凝视着姚容,眸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明亮,既透着一股初生不怕牛犊虎的莽撞,又带着一腔明知艰难却势要前行的孤勇。 “我全都想明白了。” 她不想加入那些社团,是因为那些现存的社团想要追求的东西,和她想要追求的东西,在本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直到这一刻,她才终于彻底看清了自己要通往的前路。 她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组织。 她要成立一个女 互助会。 第279章 从现代穿回民国34 不是那种学生社团 质的女 互助会。 而是像工会那样: 当工会单纯为了维护工人权益而存在时, 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团体。 但当工会参与到了维护国家利益的大事件时,就成为了一个具有政治 彩的组织。 像北大的马克思讨论小组一样: 马克思讨论小组最初成立起来时,只是单纯为了学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但当南陈北李相约建 后, 讨论小组中的不少成员都成为了 员, 这个民间团体也摇身一变,具备了政治 彩。 她设想的女 互助会,也不仅仅只是为了救助身边看得到的女 。 它更应该是一个组织,是一股政治力量。 以叶鹤栖浅薄的人生阅历来看,想要寻求女 觉醒, 至少要分成两步走。 第一步,是提高女 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推动男女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女报》,《妇女时报》,《玲珑》…… 各式各样的女 报刊都在为了女 权益发声,都在探讨妇女社会问题。 女校, 只招收女 的小学, 只为女 开放的扫盲班…… 各种面向女 的教育机构也在渐渐冒头。 包括叶鹤栖以前做的种种,也都属于第一步的范畴。 但第二步, 却鲜少有人去做。 那就是谋求女 政治权力,让女 在整个大环境里拥有更多话语权。 试想, 如果有越来越多的女 进入教育部门, 进入政府高层,“开放女 ”还会如此困难, 还会遭遇到层层阻碍吗? 试想, 如果有越来越多女 掌控了话语权, 还有人敢堂而皇之抹杀掉女 在历史上的功绩吗? 没有一个制定规则的人,会制定出不利于自己的规则。 各行各业, 都太缺少能制定规则的女 了。 尤其是在政府部门。 …… “在我的设想里,女 互助会应该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最终从一个普通的民间团体,成为一个具备政治 彩的组织。” 回去的路上,叶鹤栖兴奋地向姚容阐述自己的理念。 姚容一直在安静倾听,直到这时,她终于忍不住发声:“这条路会很难走。” “我知道。”怕姚容不信,叶鹤栖又强调了一遍,“我都知道的。” “但是,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而且这第一步,越早迈出越好。” 她不是一个拥有野心的人,也没想过要在政府占据什么高位。 但她想要去闯一闯这最艰难的第二条路。 看着叶鹤栖那决绝洒 的表情,姚容笑道:“如果失败了怎么办?” 叶鹤栖甩了甩麻花辫,显得很无所谓:“我不害怕失败。” 这一路走来,她办成了那么多件事情,偶尔失败一次,也很正常。 “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就当是给后来者积累经验了。” *** 周二,华国古代文化课。 下课铃声一响,陈嘉佑就被学生们团团围住了。 他耐心为学生们进行解答。 等到学生都逐渐散去后,叶鹤栖才脚步轻快地来到陈嘉佑面前:“陈老师,您一会儿有空吗?我有些事情想跟你说。” 陈嘉佑问:“怎么了?” 叶鹤栖道:“您上周五问我的问题,我已经想明白了。” 陈嘉佑先是一愣,想到上周五的那场对话,面 震惊之 。 那个问题可不简单,要不然叶鹤栖也不会困扰了整整一年。 这才过去了两三天,他不过稍稍点拨了几句,她居然就想通了? 陈嘉佑惊讶中还带着点儿难以置信。 但他不是那种会怀疑学生的老师,稍稍平复心情后,陈嘉佑笑道:“我接下来都有空,你跟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叶鹤栖没有用说的,她直接从包里取出一个本子:“我这两天做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案,陈老师可以帮忙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吗?” 陈嘉佑接过本子,随意一翻,为方案的厚度而诧异。 看来“比较简单”是个谦辞。 陈嘉佑收敛心神,从头阅读。 当他读到“女 互助会”的纲领时,他浑身一震,态度愈发认真严肃。 许多没来得及离开教室的同学都好奇围了过来,想要看看他们的年级第一到底写了什么,才会让他们的院长如此震惊。 沈润书仗着自己和叶鹤栖关系好,长腿一伸,直接坐到了叶鹤栖身边的空位上,抢占了吃瓜第一席位。 时间仿佛过去了很久,又好像只是过去了片刻,陈嘉佑终于合上了本子:“你打算从什么地方开始做起。” 叶鹤栖不假思索,显然早就已经想过了这个问题:“我打算先在北大成立一个社团,然后呼吁北平各大高校也成立相应的社团。” “平时各大社团都是自由活动,但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各大社团负责人要坐在一起,制定出一个共同的行动计划,朝着一个共同的行动目标而努力。” “先用北平作为试点,如果这个模式顺利的话,再考虑推广到其它城市。” “什么社团啊?”周围围观的人群听得云里雾里,忍不住 嘴问。 叶鹤栖 出一抹笑容:“女 互助会。” 众人发出惊呼。 陈嘉佑也 出一个欣 的笑容:“我为哲学系有你这样一个学生而 到骄傲。” *** 有陈嘉佑的帮助,叶鹤栖顺利完成了社团申请。 不等社团正式开始招生,许多提前听到风声的学姐学妹都跑来找叶鹤栖报名。 就连文学社社长吴珍珍都来报名了。 “北大的女学生加起来就几十人,要是我们自己不联合起来,难道指望那些男同学来帮助我们吗。” 北平的学术圈子说大不大,靠着学姐们的帮忙,叶鹤栖与其它几大高校的女生领袖联系上,并成功说服了她们。 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女 互助会”在北平各大高校陆续成立。 起初,很多人都没有把这个社团放在心上。 直到“潘仓登报离婚”一事爆发。 潘仓是民国著名文人,年轻时在家人的安排下,在老家娶了一名 子。 成婚多年, 子张小慧一直在帮潘仓照顾父母,打理家族生意,潘仓却和赵三小姐打得火热。 潘仓和赵三小姐这段私情,高调得人尽皆知,但潘仓始终没有和 子离婚。 今年年初,潘父潘母相继离世,潘仓立刻向 子提出离婚,带走了家中所有钱财,只给 子留下了一栋老屋,转头就在报纸上向赵三小姐高调求婚。 不少人都在夸奖两人天作之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一片和谐的声音中,“女 互助会”以非常不和谐的姿势强势 入,不仅连写数篇文章炮轰潘仓,还为张小慧维权,要求潘仓正视张小慧这十几年的付出,向张小慧登报道歉,重新分割夫 财产。 对于这样的声音,潘仓当然不予理会。 ——然后,潘仓就被告上了法庭。 法庭上,女 互助会的代表为张小慧据理力争,却被法官告知民国没有哪条法律可以支持她们的观点。 然后,在女 互助会和社会各界的推动下,一场轰轰烈烈的立法游||行展开了。 身为组织者之一,叶鹤栖发出倡议:“传统的婚嫁制度早已不符合当今社会,依我之见,新的《婚姻法》是时候出台了。” 这个倡议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一场与绝大多数人都无关的离婚案,瞬间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声援。 最终,在汹涌的舆论声中,潘仓发表了道歉声明,并且同意支付张小慧一定数额的金钱,有关民国第一部 《婚姻法》的讨论和制定也顺利提上了 程。 女 互助会这个团体,也经此一事,从校园走向民间,从北平走向其它城市。 直到叶鹤栖大四这年,沪市、广州、南京等多个城市多所高校,都成立了女 互助会,或者是类似的女 社团。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