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下了……”他拿起笔,在奏疏上批了“可”,然后便让人发往政事堂。 与波斯结束战争,剩下来的开支正好用作移民开销,这是他的设想。 战争的消耗是十分巨大的,不单单是粮食、物资,人力的消耗也十分巨大。 在给河西、陇右给复两年后,邵树德是用河南、河东等地的夫子补上空缺的——他们,并不是没有怨言。 如果战争结束,这些夫子就可以回家收拾自己的小院、农田,不必在外奔波劳累,甚至面临死亡。 移民自己长脚,每到一地,开仓放粮就行,即地方官府就地提供所谓的“递顿”开支就行了,无需长途转运,负担大大减轻。 如今唯一的悬念,大概就是波斯人会信守承诺多久了。 事实上,邵树德很好奇,那位权倾朝野的大维齐贾伊罕尼是如何说服廷官员、地方贵族们的? 得到所有人支持是不可能的。最大的可能,大概就是这位宰相消耗了自己的政治生命,强行下来了。 听说他还将派出一个使团前来洛,从中原聘请一批人才,到布哈拉做客。 看到此处时,邵树德不由地微微发笑。 这可真是现学现卖啊,我从伱那里挖人才,你也想从我这里挖? 想到这里,他喊来了王彦范,问道:“衍圣侯在淮海名声如何?” “回陛下。”王彦范说道:“衍圣侯当过涟水县尉、泗水县主簿,听闻关百姓,悉民生疾苦,百姓德之,尽皆称颂。” 这个回答让邵树德有点意外。 王彦范是不敢欺骗他的,这位衍圣侯孔光嗣在当地的名声可能是真不错,至少是为百姓干过实事的。 既然这么好,那么这次就“奖励”你一下,派你出国旅游一趟。当然,还是要看波斯人拿什么条件来换。 如果没诚意,那就算了吧。邵树德对来来回回的波斯使团,已经厌烦了。等那些人抵达京城的时候,他说不定已经起驾离京,向东巡视了。 咋样咋样! 处理完这件事,他又看了看另外一个使团的事情。 是的,本人受不了了,他们派了一个使团,已经在登州上岸,正往京城而来。 受不了的原因是前去滋扰的海盗实在太多了,多到让他们头皮发麻的程度。 本人现在整个处于一种懵的状态。 以往敢去他们那抢劫的海盗,一般都是新罗人或女真人。 前者船好、人多,但战斗力很一般。 后者船差、人少,但战斗力强劲,悍不畏死之时,经常冲得本人站不住阵脚。 但近些年,近海的海盗数量增,且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且,他们上岸的地方也不再局限于能登一带,而是四处开花,逮着看似防御薄弱的地方就上岸。 有时候会碰得头破血,狈而逃。 有时候就会得手,烧杀抢掠之处,让人不忍目睹。 最离谱的是,他们不但抢金银财宝,连他妈人也抢。男人、女人、小孩,一股脑儿带走,听闻是卖到夏国辽东道为奴,这就让本人脸上有点挂不住了。 于是,他们匆忙派了一个使团前来洛,请求大夏朝廷帮助他们打击海盗。 邵树德一目十行看完,直接将登州刺史送来的奏疏扔在一边,随手拿起了另一份。 泰封国主弓裔将王建一家子送走后,国内局势稍有平稳。许是得意忘形了,他开始大力清洗王建余,最终引发动。 百济、新罗见状,有些蠢蠢动。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因为大夏册封而暂时平静的半岛,再次踏入了战争的节奏。虽然目前尚未开战,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稍微擦出一个火星子,就可能引燃堆积了数年之久的薪柴。 三国混战,新罗最危险,这一点毫无疑问。 于是,他们又遣使入京,旧事重提,要开放一个港口,请大夏天兵帮他们镇场子。 人家的奏疏也写得十分卑微,各种吹捧之语写了一大箩筐,邵树德直接略过,只看了最后一段:“请效于阗故事,遣天兵天将驻守,保境安民。” 作为大夏藩属国,于阗有镇军驻守,这并不是什么秘密。新罗上一次就提了,邵树德没正面回答,这次迫于形势,再次乞求,看样子是真的怕了。 “请诸位宰相至观风殿,朕要问对。”邵树德放下奏疏,吩咐道。 第039章 驻军与滑不溜手 “新罗那边,你们有没有什么章程?”宰相们来后,邵树德没有废话,直截了当地问道。 “陛下,驻军本没什么。”赵光逢说道:“新罗虽小,但若仅仅屯驻个数千人,料能支应。只是,大军一旦驻扎下来,再想身就没那么简单了。” “怎么,赵卿觉得,即便王师驻扎新罗,百济、泰封仍然会杀过来?”邵树德问道。 “臣觉得不无可能。”赵光逢说道。 “萧卿,你呢?怎么看?”邵树德看向萧蘧,问道。 “陛下,前唐之时,属国众多,但真正驻军的——”萧蘧开始了唱。 邵树德打断了,问道:“朕记得在百济驻军过。” “是。”萧蘧很快话锋一转,道:“唐高宗时期,高句丽、百济联兵攻新罗,下三十余城。新罗求援,唐军攻灭高句丽、百济,置都督府,择地驻军。后,高句丽遗民叛,新罗人恩将仇报,暗中支持……” “停。”邵树德摆了摆手,道:“唐军在百济驻军多久?” 他不想听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新罗被高句丽、百济联合侵略,唐军来帮忙,灭掉了高句丽和百济。但新罗想并这两者的地盘,于是暗中支持亡国遗民搞破坏,袭击唐驻军。 新罗人素无信义,这是肯定的。 他们就像个绿茶一样,可怜的时候哀哀哭泣,一旦得势了,绝对会把你一脚蹬开。 邵树德对他们没啥好,他更不是什么念经入脑的好人,相反,他面善心黑,纯纯大恶人一个。 目前这个新罗偏安政权吓得要死,因为三国中就它实力最弱,还是原本的半岛正统,另外两国都是靠反对它起家的,一旦战,必然没什么好果子吃。无论泰封还是百济中哪一个得势,新罗遗老遗少们的子多半都不会好过,甚至要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他们请求大夏驻军,帮他们吓退潜在的敌人。 但邵树德完全可以预料,这帮人定然会和二百多年前的祖宗们一样,时机成了就反水,顾头不顾腚,先把好处吃下,然后卑辞厚礼,请求中原朝廷原谅他们。 别的时候或许可以这么玩一玩,效果可能还不错。但邵贼这种人是没有底线的,你一旦请他过去了,事情就不会那么简单,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 如今唯一的障碍,就是能不能下定决心。 “陛下,唐军在百济驻军共十六年。”萧蘧说道:“自显庆五年(660)始,仪凤元年(676)结束。” “为何撤走?”邵树德问道。 “西域多事,吐蕃又起,故撤军。” “还有别的原因吧?” “陛下明鉴。唐高宗派驻百济的大军,以府兵为主,长征健儿较少。新罗又贼心不死,百济还动不休,故不得不撤退。” 说白了,府兵可以出征打仗,可以短时间外驻,但若要他们长期驻守某地,就强人所难了。 唐代府兵大多位于关中,这些地方到朝鲜半岛多远?长期驻守现实吗?府兵是没有军饷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要自备器械、马匹,为朝廷义务打仗。长期驻扎在外,经济上的开销极大,更别说唐高宗时关中府兵已经没多少地了,生活并不算多富足。 与府兵相比,募兵是有军饷的。他们是职业军人,吃的就是打仗这碗饭,可以长期在外征战、驻守,定期轮换就是了。 另外,唐代在西边的军事力确实大。河陇一带,反复鏖战,且战事还不怎么顺利。招募到的长征健儿,主要也分布在于阗、兹、疏勒等地屯田。 至于为何没招募长征健儿去百济屯田,除了西边更重要之外,也与百济穷困有关。 西域绿洲的农田质量不错,产量相当高,且还有商路之利。与这些相比,百济黯然失。 “唐高宗坚持了十六年,最后不得不放弃百济,收缩疆域。”邵树德说道:“伱们觉得朕能坚持几年?” 众人一时有些沉默。 陛下,你还能活几年?更该问的是这个吧? “陛下,前唐不得不从百济撤军……”赵光逢作为加了荣衔、地位最高的宰相,不得不正面回应。 “唐在西边有吐蕃、突厥威胁,在东北有越来越不听话的契丹。朕已经打算与波斯议和。”邵树德提醒道:“从今往后,安西道太平无事矣。” 事情当然没这么简单,但邵树德这么说了,至少从表面上来看,没什么问题。 “陛下,新罗素无信义,或有反复。”赵光逢说道。 “你们就这么不想朕在外面用兵?”邵树德无奈道。 他这话其实说到本质了。 已经打下了这么大一片国土,好好治理还来不及呢,为什么把钱挥霍到国外? “朕并没有想灭掉新罗、百济、泰封。”邵树德说道:“前唐怎么在西域诸国做的,国朝效仿即可。有些事,慢慢来,不着急。” 赵光逢、萧蘧对视一眼,暗暗松了口气。 如果只是单纯驻军,那还可以接受。但如果陷入战争之中,几千人肯定是不够的,最后必然要从国内调兵,届时花费会急剧增加,好一番动。 他们已经知道,不可能完全说服圣人,派驻军队这事看样子已经板上钉钉,那么只要心别太大,别想着把三个国家一起反,那么事情就有回旋的余地。 作为宰相,他们当然有很多手段来影响泰封、百济、新罗三国,至少可以稍稍稳住些他们,不让局势往最坏的方向发展。 前唐在西域驻军,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正面的例子。 以于阗为例,唐廷并没有想着灭掉这个国家。驻军归驻军,于阗国王仍然可以治理国家,只不过要拿出一部分钱粮来养唐军罢了。另外就是接受一批唐国派来的佐贰官员,帮助他们提高治理国家的水平。 准确来说,唐朝驻军、官员与于阗国王一起,共治该国,整体合作还是比较愉快的。 哪怕安史之爆发,唐廷在西域的统治被慢慢瓦解,兹的龙家人还是宁愿东迁至河西,也不愿意投靠吐蕃。于阗国虽然成了吐蕃附庸,但当赞普被刺杀,国内大之后,第一个跳反,并派使者入长安觐见,表示恭顺。 吐蕃其实没怎么榨于阗,甚至可能还让于阗捞了一点好处,国土扩大了,但这种虚情假意的结合,当大难来临之时,还是迅速分崩离析了。于阗一脚踹了吐蕃,又回头去找大唐“真”,让吐蕃人无话可说。 如果圣人打算用这类水磨工夫的办法,通过驻军慢慢渗透新罗国政,那他们还能勉强接受,并想方设法拉拢新罗官员、军将、豪族,一步步鹊巢鸠占,如于阗、兹故事。 “没话说了?”邵树德有些好笑地看着几人,问道。 “陛下已有成算,臣赞成。”赵光逢说道。 “数十年来,陛下纵横四海,从无差池,臣附议。”萧蘧说道。 “臣附议。”王雍也说道。 邵树德的目光挨个扫过诸位宰相,不出意外,每个人都没有异议。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