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她鼓励在家?的?妇女参与织 衣,那?么,大?同府的?其他人就不能和?她唱反调,在舆论上必须与她保持一致。 哪怕有老古板觉得,她所做的?事?,其实?已经超出寻常妇人的?职责,但纺织作为传统的?女 从事?的?行业,他们很?难找到什么理由反对。 甚至,谢玄英劝课农桑,她鼓励纺织,完美吻合“男耕女织”的?传统思想,应该大?力褒扬才对。 ——去年,大?同的?府学就有不少人写了诗,赞美她送寒衣的?美好品德。 而?这正是程丹若想要的?走向。 她不能与世道抗衡,那?只会头破血 ,但可以选择现下能利用的?部分。 贞烈不行,她不想为了谁去死,但孝顺可以。 贤惠不行,她不想围着男人转,但忠良可以。 忠孝二字能占住,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其他的?,徐徐图之。 当然,忠孝、忠孝,为皇帝做事?是忠,孝也不能忘。 程丹若每个月都要写信,这个月尤其忙,除了柳氏和?洪夫人外,还要给黄夫人额外写一封。 通常情?况下,她每隔三个月,会给黄夫人写一封客套的?信,内容换汤不换药: /夏/秋/冬天到了,天气变冷/热,老太太身体好吗?胃口好吗?您和?姊妹们都好吗?一连串问候以后,祝陈老爷鹏程万里?就行。 总之闭口不提自?己的?事?情?,只嘴上关心,并附赠一些土仪。东西不需要金贵,但装车后要显得多。 给洪夫人的?信比较简单,说一说最近忙的?事?就行了,最多的?篇幅是在强调坚决不允许晏鸿之喝酒、吃海鲜、用 汤,再关心一下洪夫人的?身体,让她如果有不舒服,不方?便让大?夫看,就写信跟她说。 比如上个月,洪夫人就说自?己上火牙龈肿痛,她便抄了慈禧的?漱口药方?, 据病症加了连翘抗菌消肿。 对柳氏的?信,反而?要更“真?情?实? ”。 首先,问候一下柳氏的?身体,冬天好冷,您的?身体好吗?京城柳絮多的?时节,您出门记得戴上口罩。最近您吃得多吗?天气暖和?了,三郎希望您能常去庄子上走走,东篱村正是好时节,与妹妹们看看花也是好的?。 然后再说自?己这边的?事?情?。 她知道,柳氏其实?最关心的?只有一个人,所以近五百字描绘了谢玄英的?生活。 他逐渐习惯面食,早餐能吃各种面点,喝一点羊 ,但午膳和?晚膳至少要有一顿米饭。因为您的? 护,给家?里?送来了许多稻米,这个我们是不缺的?,再艺术加工一下谢玄英 慨母 的?话。 简而?言之,你儿子很?喜 ,下次最好继续送。 季已经开始做夏天的?衣裳,尺寸一如既往并没有瘦,他注重锻炼,每天都会早起晨练,身体健康,请您一定放心。 林林总总讲完谢玄英的?近况,程丹若也汇报了一下自?己的?工作。 谢陛下的?器重,其实?自?己没做什么,也不需要做什么,只是身做表率,在家?里?织 衣,鼓励纺织而?已,有时外出做点善事?,施粥施药或者抚恤孤寡。 最后,说起去年三节两寿,都给 巡抚和?聂总兵送了礼物。今年是 巡抚五十大?寿,请问母亲,应该送点什么才得体又不惹忌讳呢?儿媳没有经验,很?惭愧想不到好主意,请母亲帮帮我吧。 抛完问题,再写一串惦记和?想念做结尾。 至此,工作报告就算结束了。 数数,差不多八百字,可以说,用十二分的?辞藻,描绘她十分之三的?生活。 重要的?十分之七,不超过十个字,但她提了,提了就不算隐瞒。 她写完这封信,谢玄英就会拿去参考。 他本来写给靖海侯的?信,基本都是干巴巴的?,什么“爹,儿子出门在外,不能孝顺你,请你原谅”“爹,你身体好吗?母亲身体好吗?兄弟们身体好吗?”“妹妹们定亲了吗?需不需要我帮忙?” 总而?言之,憋不出什么话。 等看过她的?信,便改了写法。 先聊天气和?季节,再问候爹妈兄弟侄儿们的?身体状况,嘱咐几句废话。 然后提一提自?己最近很?忙,公务繁杂,多亏爹给的?师爷和?护卫,出门在外,我才发现爹你是关心我的?。 昨天路过街边,看到一对兄弟在追逐打闹,不由想起曾经大?哥教我骑马,二哥送我弓箭的?事?,一时 慨万千。 (程丹若看到这里?,问他:“真?有过这样的?事?吗?”他回答:“有。”) 聊完亲情?,再问问京城里?有没有大?事?,皇帝好不好,我看邸报说如何如何,会不会影响家?里?,我远在千里?之外,真?的?很?关心您和?兄弟们。 言下之意便是,爹,我消息不灵通了,您给点朝廷的?最新动态。 写完,夫 俩一块儿寄信回家?。 京城离大?同并不远,四月初,他们就收到了各自?的?回信。 柳氏随信送了一方?古墨,让程丹若送给 巡抚,又随车寄来滋补的?食材,让她炖给谢玄英喝,并盯住她多劝着丈夫,不要让他太劳累。 程丹若打开匣子一看,人参、鹿茸、海参、雪蛤和?燕窝。 她:“……”他还用得着补吗? “丹娘。”谢玄英忽然叫她。 程丹若条件反 :“你真?要吃?” “吃什么?”他不明所以,递过自?己的?信,“父亲有话给你。” 靖海侯有话给她?程丹若惊讶地接过信,仔细阅读。 一些朝堂的?事?暂且不看,她重点看最后几句话。 靖海侯说,陛下派了尚功局的?女官去大?同,应该和? 衣有关,让她提早准备,并说,如果有必要,可以派几个打理家?中产业的?管事?过去,以备不时之需。 程丹若看完,不由 慨,能让靖海侯在信里?专门给她写这两句话,看来她混得确实?不错。 这位公爹可是纯正的?政治动物。 但派管事?……“管事?要吗?”她问。 以两人如今的?默契,谢玄英不必问就明白个中意思:“还是不要牵扯家?里?。” 她颔首:“我也这么想。” 谢玄英又道:“尚功局突然来人,有点奇怪。” “确实?。”程丹若道,“我奏折所言,不过是想今后 接时,除织造局外,尚功局也能有份,可这会儿派人前来,不合常理。” 遂倒回去,将靖海侯在前面写的?朝廷诸事?看了一遍。 越看,表情?越古怪。 第231章 来人了 靖海侯在信里, 主要说的是近几个月,内阁对西北的讨论。 之前说过, 崔阁老赞成开互市, 曹阁老不太赞同,但被说服了,杨首辅则是担忧再拒绝鞑靼的请求, 他们会翻脸, 于是拍板。 如今一年过去,互市的成绩也让他们有?了新的想法。 曹阁老身为兵部尚书, 对胡人的看法趋于保守, 也就是不认为他们真的能和?大?夏化干戈为玉帛, 双方只是暂时?休战。 大?夏需要趁此机会, 练兵牧马, 为将来的战争做准备。 所以,今年户部计算开支,他强烈反对皇帝一口气削掉大?部分军费。 “鞑靼王已老, 一旦他身死, 各部必 ,胡人本 难改, 若卷土重来,大?夏何以相抗?” 崔阁老却?拿出去岁的成绩,说胡人已经?逐渐汉化, 早已不是成吉思汗的时?候,能接受吃马 、喝马酒的草原生活了。 他们想吃馒头,想吃大?米, 想吃炒菜,他们已经?不再是过去的北元。 如果是北元, 怎么可能拿战马换铁锅呢?要知?道,今年 天,鞑靼王上贡时?,就专门恳求皇帝网开一面,能够允许今年让他们换铁锅。 假如大?夏再以原来的目光看待胡人,就会错失真正和?平的机会。 许尚书赞同崔阁老的说法,他表示户部财政紧张,今年西南又有?战事,东南和?倭寇也有?作战,朝廷还想加固河堤,疏通运河的几个河段,没钱了。 “练兵费钱粮巨甚,不如屯田牧马,以逸待劳。”许尚书是和?稀泥的好手,说得好像双方都非常有?道理,“如此,即便鞑靼毁信弃约,我?们犹可一战。” 皇帝考虑到财政,还是坚持削减了军费,留出钱来搞水利。 因此,同意今年与鞑靼 易五百个铜锅,三?百个铁锅(特指超薄的广锅)。 ——假如事情到这里结束,也就和?程丹若毫无关系了。 半个月后,杨首辅忽然上疏,说,曹仲纪的顾虑还是很有?道理的。边境的将士近十年来,都在不断打?仗,很多?人不会拿镰刀,只会拿弓箭,忽然让他们回家屯田去,他们心里是否会生出愤懑? 假如屯田不好,将士心里又有?怨言,可就得不偿失了。 皇帝虚心纳谏,问:首辅,你这么说,可有?应对之法? 杨首辅答:不如这样?,每年派人到边境巡查,看看屯田的粮食多?不多?,兵马有?没有?增加,器械有?没有?炼造,如果有?,就像战时?斩获敌人一样?行赏,如果持平,就算打?败仗一样?惩处。 皇帝深以为然,同意了这个计划。 以上,就是靖海侯的来信内容。 程丹若心里闪过一连串念头,汇聚到嘴边,变成无力的吐槽:“这都行?” 有?没有?搞错?古代也搞kpi吗? 她的理智告诉她,这是正确的方针,可以有?效调动?屯田的积极 ,但自己疑似被考核的一员,心情可就不一样?了。 程丹若喝了一口茶,定定神,又看了遍。 “父亲的意思,应该是说尚功局就是为 清羊 产量而来的吧? 她征询。 谢玄英道:“是。”靖海侯把两件事放一起说,虽然没有?直接说,但已经?给了答案。 “可今年才第一年,有?什么好查的?”她又拿起了信,沉思了会儿,问,“父亲好像还有?别的意思?” 谢玄英反问:“你觉得有?什么深意?” 程丹若对分析靖海侯这样?的政客,有?很大?的挑战 ,思索道:“他始终没有?提王尚书。” 内阁五个人,只有?四个人有?姓名。 王尚书去哪儿了? “老师之前给我?们的信里说,王尚书时?常与他作诗清谈。”谢玄英分析,“处境怕是不太好。”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