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好的 蛋林三刚顾不上吃,赶紧回答,“妈,我喜 四丽。” 四丽还是不高兴,“那你为什么不给我 糖吃?” 林三刚看了一眼林大国,有些难为情的说道,“那 糖是我在褥子底下发现的,都 瘪了,只有一块!” 林东觉得这都要不算个事儿,“四丽,等会儿出去爸爸给你买一整袋 糖,好不好?” 四丽立即高兴了,拍着小手说好。 她好了林三刚不好了,他一边吃饭一边偷瞄林大国,总觉得大哥生气了。 林大国从小就 藏东西,许沁总觉得他这不是一个习惯,而是一个心理疾病,她不是心理医生,这孩子的经历太特殊,很难去判断有没有留下心理创伤,因此,她不会强硬的干涉,只是很委婉的提醒一两句。 据她观察,自从搬到了城里,大国已经不怎么藏东西了。 她虽然不懂心理学,但也能简单推断出来,小孩子喜 藏食物,应该还是怕失去吧,毕竟他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但如果给予他足够的 ,物质上也富足,应该会慢慢改过来吧。 吃过饭,全家人打扮整齐出门逛,因为下雪,街上积雪还没清扫干净,路上太滑不能骑自行车,也就没走太远,去了副食店,去了供销社,还去了附近新开的国营商场。 许沁都画好草图了,过年给四个孩子全做一个呢子外套,做的稍微宽松一些,一来明年还可以穿,二来里面可以套上棉袄穿,这样孩子们就不需要买衣服了,只需要买新鞋子就行了。 最后买了六双鞋,孩子们一人一双,许沁和王美兰各买了一双高帮的皮棉鞋,许沁的是平底的,王美兰的是带点跟的。 王美兰其实早想买一双这样的皮鞋了,平时在家不穿,只是出门穿穿,一双能穿好多年呢。 来之前她和许支书去镇上喝喜酒,是本家的一个侄子结婚,也是巧了,新娘子的妈就是她娘家村的小姐妹,人家不但穿了一身好料子的衣服,还穿了一双带跟的皮棉鞋。 她也去镇上看了,嫌弃镇上买的皮鞋不好看。 拎着这么多鞋回到家,还不到中午,许沁心里记挂着裁 店的事儿,没歇一会儿骑上车子就往城东去了。 她不在,吴婶子和赵大姐也没偷懒,把许 带来的衣料子都给做了,正在认真的熨烫呢。 许沁二话不说就开始裁衣片子了,尺寸都是烂 于心的,故而速度特别快。 吴婶子和赵大姐的速度也不慢,但下午五点的时候,还是有几件没有 完。 赵大姐掐着点走了,吴婶子选择自动加班,许沁觉得今天耽误了一上午,进度明显比她计划的慢了,也选择了加班。 七点多的时候,许沁说道,“吴婶子,咱吃了饭再干吧,我去做饭啊!” 这么晚了,肯定是怎么简单怎么来,许沁用葱花炝锅,下了半锅挂面,挂面里还荷包了两个 蛋。 她刚把面盛到碗里,听到了大门声响,然后听到了许 的声音。 “伟强,你快走吧,今天冷死了!” 小伙子的声音听起来倒憨厚,“没事儿,你快进去,明儿早上想吃啥?” “吃烧饼加油条吧。” 许 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今天上午她和张伟强去看电影了,下午一个活儿也没揽着,这几天她揽到的活儿都不多。 按说起来年底了,做衣服的人多了,应该比平时多才对,但很多人不放心不来店里,直接按照许 量的尺寸做衣服,许 让这些人来城东,好些人又嫌弃太远,再加上最近裁 店明显多了,去街上揽活儿的裁 越来越多了。 虽然许 穿的洋气,手里拿的宣传图也好看,但她不会做衣服,了解的裁 知识不多,有些人问得细致,她答不上来。 但别的揽活的裁 能答上来。 许 停好自行车,看到厨房的灯亮着,还以为是吴婶子在做饭,“吴 ,做的什么呀好香啊!” 她进屋一看是许沁,愣了一下,“姑,你咋还没走啊?” 许沁没回答,反问,“送你来的是谁?” 许 有些心虚的回答,“就是一个朋友,在罐头厂上班。” 许沁毕竟是她的长辈,不得不多问两句,“他叫什么名字?” 许 到底是小姑娘,见她姑没说她,就开始显摆开了, “他叫张伟强,他叔就是罐头厂的副厂长呢!” 许沁颔首,“你吃饭了没有?” 许 高兴的回答,“吃了,伟强给我买的 包子!” 许沁和吴婶子吃完简单的晚饭,又做了两件呢子外套,许 帮不上忙,只能站在旁边看。 她觉得,姑姑的手简直像会魔术,没一会儿一块衣料子就被裁成了形状各异的衣片子,速度之快简直让人惊叹。 当然了,吴婶子的手艺也越来越好了,她拎起做好的衣服仔细看了,针脚无一处不均匀,几乎没有线头,直线和曲线走得都堪称完美。 许 第一次从内心里渴望,要是她也会做衣服就好了。 *************************************************************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在这个年代略有不同,虽然上面的政策松动了,街上的小商小贩也越来越多,但相对而言,好东西还是不多的。 比起紧俏的家电,一件漂亮的呢子外套不算什么,但对于 美的姑娘来说,就是一件大事儿了。 许沁长得漂亮,为人又礼貌客气,在公安局家属院有一定的人气,人缘 好,院里不少大姑娘小媳妇都来了,买走了七八件衣服,小朱还带着朋友来了,李喜翠也带着同事来了,附近的邻居见她家热闹,也好奇的过来看一看。 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微风裁 店有现成的呢子外套卖,款式不但洋气,而且还比商场里便宜。 很快现货就供应不上了。 这天傍晚,赵大姐提前跟孩子说好了,也留下来加班,她熨好一件衣服,将熨斗关掉,忧心忡忡的说道,“小许,咱们布料做了一半多了吧,用完了咋办?” 许沁一开始觉得三百米布料足够了,现在也觉得少了,不过人心不能太贪,她笑道,“能买到这些布是我运气好,赶上了,呢子布料现在是紧俏商品。” 赵大姐点头,“可不是吗,我表妹上个月托人从商场买了两米呢子料,质量还不如咱这些呢。” 腊月二十一,所有的布料都变成了漂亮的呢子大衣,最后两天不少顾客怕买不到,都是提前 钱。 往往是一件衣服刚做好,就立即被买走了。 许沁算了一笔账,这一批布料,扣除所有的成本,也赚了足有四千块了。 第56章 、赚钱养娃 腊月二十三, 这天是小年,许沁给手下的三个员工放了假。 实际上就是赵大姐不来上班了,许 和吴婶子吃住都在城东宅子, 即便放了假也走不了。 但两人的状态完全不一样,许 一大早就出去了,不到天擦黑不进门,以前是为了揽活儿, 现在是和张伟强一起闲逛看电影吃饭,甚至大冷的天一起 马路, 就是不肯在家里多待一会儿。 吴婶子倒不是不愿意出去, 她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有不少投缘的姐妹, 也经常串门, 但来到城里认识的人不多,没处去。 她倒是想去儿子家,儿子不让。 前些 子她儿子来看她了,蔫头耷脑的, 一问是不小心 丢了三十块钱, 她那儿媳妇是个厉害的,还不定怎么骂呢, 为了不让儿子挨骂,吴婶子给了儿子三十块钱, 提了提过年的事儿,他儿子话里话外的意思,不想让她回去。 于是, 她就没回去。 吴婶子一开始也出去闲逛了, 出去看看街上的新鲜事儿是不错, 但出门就要花钱,她半辈子攒的钱都给了儿子了,手里也就几十块钱,不省着点花是不行的,上街买了几棵大白菜,还买了半袋子玉米面,是农民进城卖的,一斤才五分钱,大过年的总要吃点好的,又狠狠心买了十个 蛋。 这些足够她吃的了,她也就不出去了。 许沁手里有了钱,当然要过一个肥年了,过节的本质其实就是吃喝玩乐,中国人穷怕了,最重视的还是吃。 她和邻居刘大嫂一起去郊区农村买了两只肥 ,两只肥鸭子,王美兰带来的猪 剩下的不多了,去黑市买了 票,又去 店买了几斤,还买了半挂不要票的排骨。 海鲜大餐不太可能,但市场上已经有卖鱼虾的了,估计是从临县运过来的,都是大路货而且个头也不大,胜在还算新鲜。 许沁买了不少鱼虾,现在屋外就是天然的冰箱,白天的温度也在零下之外,为了防止野猫偷吃,她特意找了个木箱子,把放进去,然后再密封上。 孩子们从小吃得鱼虾少,她在锅底下铺了花椒,姜片和洋葱,煮出来的虾 质弹滑,有一股子清甜味儿,孩子们都特别 吃。 一大盆虾红彤彤的,看着就 人的,许沁示范了一下,“先掐头去尾,然后再剥皮!” 四丽一听,觉得和剥 蛋也差不多,立马第一个伸出小手拿了一只,三刚也不甘示弱,赶紧也抓了一个虾。 许沁剥虾特别快,她都吃了三个了,孩子们才剥好了一个,三刚填到嘴巴里嚼了嚼,开心的说道,“妈妈,这虾 太好吃了,比猪 还好吃呢!” 四丽也说,“妈妈,以后多买虾,太好吃啦!” 一边说,一边拿起第二个虾。 大国和二强没说话,但手上剥虾的速度越来越快。 许沁点头,“以后只要有卖的,我就多买点!” 孩子们第一次吃虾,难免贪嘴,一盆子虾很快就见底儿了,她让孩子们洗了手,没每人给盛了一碗 蛋汤,就着热汤一人吃了半个白面馒头。 她自己也不例外。 中午吃了虾,晚上她又给孩子们做鱼吃,许沁最 吃的是清蒸鱼,但冻鱼清蒸不太合适,她把刀鱼收拾干净切成两寸长的段,加上葱姜花椒料酒腌制入味,然后炒糖 做了红烧鱼。 刀鱼本身 质细腻,腌制之后去掉了鱼腥味儿,经过红烧之后 了些许甜味,更带出了它本身的鲜味,口 也更加顺滑了。 孩子们之前也吃过咸鱼干,但鲜鱼和鱼干的口 是完全不一样的,三刚和四丽都怕鱼刺,二强率先用筷子挑了一块,尝了尝说道,“好吃!三刚,比鱼干好吃多了!” “小心刺啊,如果 觉有刺立即吐出来!” 许沁嘱咐了一句,又指着鱼 的中间部分说道,“尽量吃这里的 ,边上的都有刺!” 四个孩子小心翼翼的吃着鱼 ,许沁也慢悠悠的吃着,一边吃鱼 ,一边喝白粥,时不时还吃上一口蒜炒油麦菜。 冬天没有鲜菜,市场上菜店里卖的不是萝卜就是白菜,最多能有点绿豆芽,这菜是林勇前两天专门送来的,除了油麦菜,还有黄瓜,还有西红柿。 秋天那回许沁提到温室种菜,林勇就听到耳朵里了,又专门去了一趟种子站,还去了人家的蔬菜基地去参观,其实上回他就看到了,基地里有很多泥坯房,挑开厚重的棉帘子就会发现,里面种的全是各种各样的蔬菜。 有水灵灵的小青菜,有爬 架的黄瓜,还有长势正旺,结 了果子的西红柿。 林勇大开眼界,又去收购站问了,问人家要是冬天 鲜菜是什么价,收购站的人 动,说有多少要多少,而且肯定给高价。 收购站的人没说出来具体数目,林勇就明白了,他要种出来,那就是镇上第一份儿。 秋收后地里的活计少了,他就组织社员打泥坯,在地里盖了好些泥坯房子,种菜对地的要求 高,要想种好必须用肥田种,因为占用了一片好地,村里还有人有意见呢。 他是村支书,他拍板的事情最终还是办成了,泥坯屋建成后,他就去买了一批蔬菜种子,简直是母 孵小 的心态,眼看着种子发芽了,芽苗长大了,第一茬青菜长出来,这一米八的汉子眼眶都 了。 不过这次林勇多了个心眼,没把第一批菜直接上 ,而是领着几个社员挑着担子坐着车来到了县上。 天第一茬的韭菜上 是三分钱一斤,零卖是五分钱一斤,他们大着胆子卖一 钱一斤,油麦菜黄瓜和西红柿,都是卖一 钱,本来以为会有人嫌贵,结果一到市场就被人疯抢了。 要不是提前给弟弟家留了一点,林勇都要空着手上门了。 许沁给他出主意,下来的菜干脆都拉到县上卖,运输不方便,可以找个货车一次 拉过来,而且价格也要翻番。 林东帮忙联系了他开货车的战友,西山村已经来卖了三回菜了,每回都是很快就卖掉了。 许沁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是因为每次来,林勇都捎一大包青菜给她。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