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那张楚过去只是近卫军统领的资历,能有机会被任命为定北军的二把手,现在甚至还在短时间内,就成为代掌定北军的人,靠的都是乐 郡主。 据目前得到的消息看,对方对自己的定位显然也很清楚,虽然年龄与资历都比乐 郡主长,可他却能做到事事都以乐 郡主为尊,全力执行乐 郡主所做出的指示,想必这也是对其更了解的太尊与皇上什么选他的原因。 这样一个人,哪怕他正式接掌定北军,也只会继承乐 郡主的意志,不会像其他新上任的掌权者般,会惦记着人除旧革新,打拨亲信,打 旧人。 对于邵云博这么肯定的看待乐 郡主接下卫山军这个烂摊子一事,张居民在信了大半的同时,还是忍不住试探着问道。 “多谢丞相大人的指点,听您的意思,莫非是圣上与太尊对卫山军另有什么新安排?” 邵云博瞥了眼这个得寸进尺的老对头,语气平淡的回道。 “老夫可不敢妄自揣测上意,皇上所做的决定,老夫此前也不曾听闻半点消息,所以居民大人莫要高估老夫的好。” 邵云博说的大实话,所以态度十分坦 ,张居民和旁边一些侧耳倾听的人,都能听得出来。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邵云博虽在事前不知道皇上对乐 郡主的处置,会有如此严重,但是当他听到皇上说让乐 郡主接管卫山军,还让卫山军迁防到东南沿海地区后,他已迅速意识到上面的目的。 组建水师! 这才是乐 郡主要带着卫山军迁到东南沿海的目标,卫山军再怎么不济,可它还是一支有着完整编制,虽参与这次的叛 ,中低层将士的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的大军。 有了这么一批人马在手,比朝廷耗费重资重新组建水师,显然要省时省事得多。 有过在京郊大营以小兵的身份拢络人心,给自己闯开一片天地,又有在短短一年之内,彻底将半废的定北军,整顿成一支兵强马壮的雄师的经验。 就算卫山军现在的情况十分糟糕,邵云博相信,已经完美继承其祖母的一些思想观念,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达到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程度的乐 郡主,也能有办法让卫山军重获新生。 接到朝廷的处罚与调令,李常欣不惊反喜。 “哈哈,真没想到,我 和我哥这次 够意思的嘛,虽然 了我的征北大将军之位,好歹还给我留下卫山军,这还以为他们会把我召回京城受罚呢。” 看到李常欣那喜不自胜,仿佛占了莫大便宜的反应,让本来准备了一肚子安 话的王修业, 本没有机会开口,有些费解的问道。 “郡主立下平叛之功,却要受罚,难道一点都不觉得委屈吗?” 心情十分好的李常欣,不以为意的摆手道。 “这有什么好委屈的?规则摆在那里,我在选择违反规则的时侯,就已经做了要接受处罚的心理准备。” “我 一直教我们,对规则不 ,可以用实力争取改变规则的机会,但是在此之前,就要尽量遵守规则,要是都不守规则,这天下不要 了套。” 说完,李常欣意识到对方会这么问,可能还有别的意思。 “你该不会问的是,因为我 和我哥这么罚我,委不委屈吧?这有什么好委屈的,我从小被罚到大,早就被罚习惯了。” 王修业心情复杂的 慨道。 “郡主的这份洒 ,实在令人钦佩。” 李常欣看了眼对方,一脸莫名其妙的回道。 “这有什么好钦佩的,你要是也跟我和我哥一样,从小到大不是被我娘追着揍,就是被我 三天两头的找理由处罚,也会在长记 之余,变得习惯和洒 。” 王修业不仅见过陈凤琪,也见过江燕娘,在他的印象中,这二位一个威严大气,一个温婉贤惠。 京中众人对这二位的评价,也基本都是如此,顶多也就是议论陈太尊时,会忍不住 慨一下对方的 明强势,提起安远伯夫人,都知道她 格温和,为人低调本分,从不会在人前仗恃自己是当今养母的身份。 这让王修业实在想像不出,安远伯夫人能追着打孩子,陈太尊会想方设法的找理由处罚孙子孙女的场景。 可是他更相信李常欣的话,若不是成长环境足够特殊,从小接受是的非同常人的教育,对方肯定也长不成现在的样子,看着 格开朗,说话做事十分直 ,实际上能力非凡,对人大气,看事通透。 李常欣接管卫山军后,下达的第一条指示,就是让人在东河府及周围区域张贴告示,让那些在途中叛逃的卫山军将士赶紧归队。 看在那些将士不愿随祁王一起叛变的份上,只要他们还没有犯下类似抢/劫、谋害人命、强抢民女之类的大罪,她会对那些人既往不咎。 消息传开,那些本打算暂先找个山头窝着,等到风头过去干无本买卖的人,纷纷现身,努力赶在限定时间前归队。 同为军营中的人,肯定会对兄弟军营的消息比较关注,现在各军的人都知道,跟着乐 郡主有 吃,这个 ,可是实实在在的 ,而且是从上到下都能吃着的那种。 知道皇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没有下令杀掉他们,竟然还派乐 郡主这位处事公平公正,对手下特别照顾的大将军,来接掌他们这刚叛变过的卫山军,令本来军心涣散的卫山军上下,心里顿时踏实了一大半,对那本来毫无盼头的未来,也充 期待。 这些人都曾听说过乐 郡主嫉恶如仇,十分重视承诺的行事风格,所以那些陆续归队的叛逃将士,并没有怀疑告示中写的内容有诈。 能有机会当明正大的跟着厉害的主将吃 ,他们又何必冒着可能会被镇南军剿灭的风险,去落草为寇。 可以说,这是换了其他人接掌卫山军,绝对不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而事实上,李常欣也确实说话算话,只要确认他们在逃离卫山军后,没有在外作恶,就会直接心无芥蒂的重新接受他们,将他们分散编入正在整顿的队伍中。 祁王决定率军攻向京城时,准备的还算充足,粮草不缺,李常欣让手下将卫军初步整顿了一遍,统计出卫山军现有的兵马数量,具体的粮草、军械等物资储备后,就决定直接带队迁防到东南沿海地区。 “郡主,这都已经入冬了,就处前往东南的道路,不似北疆那般会被大雪冰封,这种时候长途行军,恐怕也不大方便,我们何不先去卫山军此前的驻地,暂做休整后,等到明年开 后再起程?” 听到王修业的话,正在研究地图的李常欣,边用手中炭笔圈住她已选定的一处位置,边随口回道。 “你不用担心,据我所知,这东南沿海一带,即便是在冬季,也不怎么寒冷,与北疆那边的气侯环境截然不同。” “何况卫山军的情况特殊,让他们重回驻地,相当于是在提醒他们反复回想起过往的那些人与事,这对整顿卫山军的进展不利,尽快离开东河一带,让他们切身意识到明天与昨天的不同,更有利于我们下一步的计划。” 王修业没想到对方做出的这个决定中,还包含有有这么多道道,但他听着觉得很有道理,只是下意识问道。 “什么计划?” “建水师的计划啊。” 说完,李常欣才想到,在她哥给她下的圣旨中,并没有直接提及组建水师的事,是她看在听到圣旨让她带着卫山军迁防到东南沿海地带,迅速意识到自己的新任务。 “卫山军在东河府多年,一直无所事事不说,还扰民,既然没有按照朝堂上那些大臣的建议将它裁撤,肯定要让卫山军实现一下自身价值,朝廷其它地方不缺人,只缺擅长水上作战的军/队。” 第一百六十九章 有 吃 正如李常欣所料, 陈凤琪让她带领卫山军迁防到东南沿海一带,是为了训练水师,北疆那边只要继续推行发展种地养殖的屯兵计划,短时间不会再起大的战事。 长时间, 等到那些蛮族休养生息个几年, 想要再率兵侵犯安国边境时, 就是李常欣让人在那些蛮族身上做的手脚生效的时间。 用药物结合针灸的方式, 发那些俘虏身体的活力,让他们在为安国边境修筑城墙时, 变得 力充沛,干劲十足的同时,异常繁重的体力劳动,也相当于是在透支他们的健康与寿命。 短时间内看不出来,就算是后期爆发出问题, 也让人找不出缘由,这种做法虽然有些 损, 可是对于那些无端侵袭别国的敌人而言, 他们绝对值得被如此对待。 李常欣早就听自家祖母提起过水师的重要 ,尤其是每次听说东南沿海遭遇水匪袭村事件时, 她祖母都会懊恼他们安国没有正经的水师, 也没有重视海防。 所以她才会在接到迁防东南沿海的调令后,立刻意识到她祖母和她哥的目的所在。 毕竟李常欣也知道,自己就算是继续留在北疆,接下来也不会有多少重要任务, 这次恰逢其会的赶上祁王率领定北军谋反,才会被顺理成章的委以负责训练水师的重任。 只是陈凤琪也没想到那祁王竟然如此没有耐心,找到个自以为是的机会, 就迫不及待的出手,原本被她视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组建水师计划,竟然提前有了这个契机。 确定好让李常欣训练水师的计划后,陈凤琪就开始制定训练计划,为了让这个训练计划具有可实施行,需要结合当前社会、经济,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来综合考虑。 并不是陈凤琪一拍脑子,拿她所知道的一些后世经验就生搬硬套,所以她不仅要从工部搜集信息,还要召来一些有在东南沿海生活与任职经验的人,详细了解东南沿海在这个时代的气侯环境。 而陈凤琪的这些行为,朝堂上的众大臣当然都曾有所耳闻,原本以为她是因为担心刚被调防到东南沿海的乐 郡主,担心她会不适应那边的气候环境。 可是慢慢的,随着他们发现陈凤琪后来还会经常叫上户部与兵部的人,才隐约意识到,这里面可能有什么大动作。 还没等到这些人在私下打听出什么消息,朝廷就接到卫山军经过近两个月的行军,已经赶在年前抵达东南沿海,乐 郡主为卫山军确定的新驻地的建南府的一座渔村附近。 那里不仅有大片的临海山脉,还有大片的沙滩,是近些年来,水匪出现频率较为频繁的区域,这让那些对于皇上下令让卫山军迁防到东南沿海一带的行为,一直有些困惑的人,自以为明白了皇上的目的。 原来是调卫山军去东南沿海防水匪,这让当初态度坚定的提议要裁撤掉卫山军的人,再生生出不服。 “陛下,依臣之见,那些海匪都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不足为患,有当地驻军完全应付得了,完全没必要往东南沿海派驻如此规模的一支大军,实属劳民伤财之举。” 这话引来许多人的附和,有那曾在东南沿海任职过,见识过那些渔村遭遇到水匪之患的渔村惨状的大臣,不造成回道。 “江侍郎言之差矣,那些海匪的规模虽小,可他们来去匆匆、无迹可寻,虽然不曾给沿海城镇造成过威胁,但是居住在沿海村庄的百姓深受其害,总是在当地驻军 本来不及做出反应的情况下,就逃之夭夭,实在可恨。” 礼部右侍郎江从仁不服气的回道。 “让沿海村庄的百姓搬离海边,也比为了那些难成气候的海匪,在那边驻扎十余万大军划算,卫山军当初会驻扎在东河府,是因那一带乃是产粮重地,供养得起大军。” “东南沿海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本就不高,还会不时遭遇海上风浪的侵袭,穷得连他们自己都养不活,还需朝廷从其它各省府调粮供养卫山军,于朝廷而言,负担实在太重。” 这话说得有理有据,再次引来相当一部分朝臣的支持,毕竟在他们看来,就算有卫山军驻防在沿海,处境也与当地驻军相似,在海匪的踪迹难寻的情况下,依旧拿对方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嘴一张,说得十分轻巧,实则透 了对方不识民生疾苦的人,安常煦纵然心中有气,却只能态度平静的开口道。 “正所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 ,但凡有条件离开,那些靠海吃海,只能在海上冒着生命危险讨生活的百姓,肯定不会留恋在海边生活的苦 子。” “可是他们即便在海边过得苦,还要面临不时遭遇海匪袭击的生活,也要坚持留在海边,是因为他们离了世代人赖以为生的海与海上求生技巧,迁到别的地方,更没有活路。” 在他与李常欣年 七岁后,被陈凤琪带到距离高台县不足百里远的海边渔村玩过几次,他们在那里不仅看到了大海的辽阔无际,也看到了沿海鱼村百姓的生活不易,即便那些渔村没有面临海匪侵袭之危。 所以比起这有些出身好,站着说话不 疼,对那些百姓的艰难处境无法共情的大臣,他很清楚,对于那些真要统计起来,数量十分庞大的沿海百姓, 本不是说让他们搬迁,就能让他们搬迁的事。 更何况他祖母说过,海中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能够得到合理的发掘与利用,能为国家的国计民生起到巨大贡献。 那一片片辽阔的海域,将会是他们要留给后世子孙的财富,肯定要代代相传,牢牢掌握在他们的人手上。 对于那些目前不成气候海匪,但是只要给了他们可趁之机,就能让他们有机会发展壮大的海匪,当然要尽早剿灭干净才好。 听出皇上话中的嘲讽之意,江从仁虽然有些不服气,也有些紧张,但还是坚持说出自己退一步的建议。 “陛下,就算您打算让卫山军拱卫沿海,也没必要让卫山军保留十余万将士的规模,现在这般,实属浪费兵力物力。” 安常煦淡淡回道。 “你们且放心,不管是朕,还是乐 郡主,向来奉行的都是人尽所能,物所其用的原则,绝对不会让那些青壮兵勇,以及朝廷拨发的钱粮被浪费。” 这话一出,纵是林侍郎也变得无言以对,乐 郡主不管去哪,都将皇上所说这一原则给展现得淋漓尽致,已是让人不得不服事实。 扫了眼在场众人的反应,安常煦这才 意的继续说道。 “朕与太尊已经议定,令乐 郡主在东南沿海训练水师,组建船厂,并从即 起,在全国范围内下令招收各种能工巧匠,齐心协力的共同设计制作 能更好的海船。” 没等听到这话大 震惊的群臣反过来,安常煦紧接着便掷地有声的说道。 “沿海百姓也是我们安国的子民,朝廷有保护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责任与义务,既然那些海匪的上岸侵袭沿海村庄的踪迹难寻,我们就好好强大自身,训练出能在海上作战的水师,主动出击,剿灭那些海匪的老巢。” 有了这番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的话托底,安常煦此前说的要训练水师,建船厂研制新船的决定,瞬间变得伟光正起来,再次让人 到无言以对。 年后开 不久,刚带领着卫山军在建南安营扎寨的李常欣,便收到朝廷下达的最新指示,与圣旨一同到达的,不仅有一份十分完善的训练方案,还有一批大小不一的船只。 从前驻扎在东河府的这些卫山军将士,基本都是出生于内陆,一直生活在内陆,不曾来过沿海,也不曾经历过沿海的生活。 大冬天的迁防到这建南府境内后,他们才发现,这里的气候环境还真像乐 郡主说得那样温暖,让人丝毫 受不到此前的严寒。 在天气不冷的情况下,他们按照新任主将的指示修建营房的活,也就变得容易起来,与此同时,他们还在当地渔民的教导下,趁海边退 之际,去附近海滩或红树林中捡些海货回来,极大的改善了他们的伙食。 来到这海边就能有机会吃到各种味道鲜美的海鲜,也就是 食,让卫山军上下再次确信,跟着乐 郡主有 吃的事实。 王修业虽是侯府出身的贵公子,但是因为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也没什么机会能吃到海味,来到这东南沿海后,才知道这世上竟然有那么多的海产,只要烹煮方式到位,吃起来味道十分鲜美。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