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盟这种行径,虽然径,虽然也是古往今来常见的手段,但是,不好听。 皇太孙夺位、初登大宝,上来就毁盟,更是大忌。 如若要打底,那盟约还是不定为好。 一位传令兵从城墙下跑了上来,把一封信 到 将军手中。 “飞门关送来的?” 将军看了眼封口,下方盖了刘贲的印,他取出其中纸张,展了开来。 这上头的字迹,他很是陌生。 看了眼署名,“谢羽”这个名字,好像听过,又好像没听过。 再仔细看内容, 将军的眼睛不由瞪得老大。 这是一篇讨伐祁 颜氏的檄文。 固安一介武夫,不懂那些文人功底,但文字之间的磅礴力量,他还是 受到了。 他为上面写到的事情而震惊,也为了这文字里的号召力而振奋。 虽然, 固安只答应了永宁侯不掺和夺位之争,他守他的西境,可是,随着西州城易主,随着永宁侯他们返京, 固安的心一点点的,还是偏了。 偏到,他看到这篇檄文时,也想 起袖子去冲锋了。 固安收起了信,道:“我先拿着,等下贴到城门口去。” 下了城楼, 固安去寻了定国公老夫人。 老夫人与巧玉抵达西州城已经有些时 了。 刘贲使人护送他们,也与 固安通了声气,让她们在西州城里可以安然住下。 她们 常在城中走动, 受这座城池里的生活气,也在很多人的口中听到了林宣的名字。 有一些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是大周子民的老人,抹着眼泪说着,当年若非林宣病故,他们这些人早就能回到大周治下。 虽然余柏在任时,对城中大伙儿不错,但他毕竟是西凉人。 也有些以西凉百姓自居的,念叨着余柏的不容易,不愿意在周人手中讨生活,又无法离开故土。 毕竟是新易主的城池,各种想法混杂在一起。 巧玉跟着老夫人听了很多,也想了很多,每 都有新的体会。 听见拍门声,她来给 固安开了门。 固安不进院子,只把那张檄文 给她。 巧玉拿进去,给老夫人过目。 老夫人看完,很久都没有说话。 她先前就知道祁 状况,只是,她没有想到,林繁他们能让谢羽落笔。 打动谢羽的,不是金银、不是前程,是祁 颜氏的胡作非为,是他与林宣的师生情谊。 巧玉的目光,也落在了“谢羽”两字上。 她当然知道这个名字。 从前几年,逢着年节,府里都会收到官州送来的年礼。 没有什么贵重之物,就是些特产、吃食,像极了寻常师生间的问候,哪怕那位先生,已经去世十几年了。 待他们出逃经过官州地界,她又从长公主口中听到了这个名字。 官州设卡,他们所有人都不敢赌谢羽的立场,想方设法避开关卡。 也正是这位谢羽知府,写下了这篇文章。 师恩固然沉重,但是,做老师的那个人,在当年提点谢羽时,定然也没有想到今 吧。 第375章 臣请守城 林宣当初就想着,有朝一 ,让谢羽站出来如何如何吗? 他一定没有想过。 他对谢羽的关照出自赏识,大周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而不是他个人要 什么结 之举。 他不图什么回报,可他终是得了这份回报。 无心 柳柳成荫。 可柳树的成长需要雨水、土壤、 光,这一切的所有,由经由林宣的手,落了下来。 巧玉垂下了眼。 “父亲”离她太远了,父亲留给她的,也只有别人口中那些细细碎碎的琐事。 可她忽然意识到,也正是这些琐事,如一 细线,勾勒出了父亲的形象。 那些人眼中的定国公、恩师、天纵之才、文韬武略无所不能…… 很高大,高大到让她仰望。 同时,也让她内心里盘旋着一种不安。 那么出 的父亲,她真的配得上这份出身吗? 兴许是谢羽这气势汹涌的文字,给了巧玉勇气,她在老夫人的椅子前蹲了下来。 “我……”她抿了抿 ,看着老夫人的眼睛,问道,“我真的可以是您与先国公爷的女儿吗?我那么普通……” 老夫人微微一愣。 这些时 ,她何尝没有 觉到巧玉的 茫? 可她没有去追着问,她在等巧玉说出来。 这个坎,旁人只是助力,真正要昂首 地走出来,只有巧玉自己才可以。 “巧玉,”弯了弯眼,老夫人笑得很温柔,“巧玉,你知道这个名字,是谁取的吗?” 巧玉的眼睫颤了颤。 她打小就叫这个名字。 在左邻右舍一群“大妞”、“二娘”、“金花”之间,她的名字显得与众不同。 不过,家里有位念过书的祖母,大家都以为名字是老太太取的,也就无人觉得奇怪,甚至,大妞二娘还很羡慕她有个好名字。 等进了府,被领到老夫人跟前,老夫人也夸她名字不错,便没有改。 毕竟,各府之中,类似名字的丫鬟也有很多,一点也不出奇。 可现在,听老夫人这么问,巧玉突然心有所悟。 她试探着,问道:“是先国公爷吗?” 老夫人点了点头。 “巧,来自于我,”老夫人笑着道,“你知道我的名字的吧?” 巧玉颔首:“您娘家姓程,单名一个窍字。” 窍字底下,就是巧。 “玉,来自你父亲,”老夫人握着巧玉的手,在她掌心里一笔一划地写,“尔雅里有一句,璧大六寸,谓之宣。宣玉、宣玉。” 巧玉的眸子倏地收紧了。 这就是,她的名字吗? 以先定国公的才华,他还可以给她取更多有雅涵的名字,他最终选了“巧玉”,是因为在她要经历的童年生活里,这是最“出挑”又不会让旁人觉得奇怪的名字了。 他们用了心。 无论是挑一家合适的养父母,还是定一个有深情的名字。 缓缓地,巧玉把脑袋埋在了老夫人的膝盖上,难以抑制地,泪珠在她的眼眶中打转。 老夫人 了 鼻尖,手掌落在巧玉的头上,抚着她的长发。 巧玉久久没有动。 掌心的温度,清清楚楚地,传递到了她的心里。 是她的温柔又坚强的母亲,也是她那位高大、伸手无法触及的父亲。 等了会儿,巧玉渐渐平复了心中情绪。 老夫人把她扶起身,柔声道:“把这檄文拿给 将军去吧。” 巧玉飞快去了。 等她回来时,内室里,老夫人正收拾着行囊。 “您……”巧玉顿了顿,改了口,“我们要回去了吗?” “是啊,我们也该回京城去了,”老夫人手上不停,道,“回去,把所有的一切都说出来,我也有很是想念的人。” “谁啊?”巧玉问,“国公爷吗?” “不仅仅是,还有,”老夫人的眼睛里, 是怀念与期盼,“我的表姐。” 巧玉明白了。 老夫人口中的“表姐”,就是国公爷真正的生母。 她们母女这一趟轻装简行,东西不多,整理之后,便又通知了 将军一声。 固安安排了人手,护送她们返回飞门关。 出城之时,城门口围了不少百姓,对着告示上贴着的檄文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巧玉低声与老夫人道:“我们这儿都收到了,想来,关内各处,都已经看到了吧?” 老夫人笑了起来。 此时的京城里,除了这篇檄文外,黄太师的檄文也预备好了,准备通过驿馆、快马加鞭传开去。iYiGUO.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