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平郡王困惑的时候,有一个人上门,替平郡王解惑。 那个人就是承郡王。 承郡王自受伤后,这还是第一次出门。 承郡王来见平郡王,不是好心帮助平郡王,更不是给平郡王加油打气。 承郡王上门,是为了嘲笑平郡王。 承郡王说得很直白:“你想做皇帝,做梦去吧。你害得我这么惨,只要我还活着一天,我就不会让你做皇帝。你最好趁早死了这条心。” 平郡王愤怒不已,“我们是兄弟,是一个娘胎里面出来的。你不支持我,难道你要去支持老三老四?你就不怕他们做了皇帝后 死你?” “哈哈,就算他们 死我,我也甘愿。总而言之,我不会让你做皇帝。我的好弟弟,你就等着看吧,我曾受过的苦,我会加倍还给你。哈哈……” 承郡王疯狂大笑,潇洒离去。 平郡王却快要气疯了。他没想到承郡王这么恨他,竟然要亲自拉他下来。 平郡王气的将屋里的东西全砸了。承郡王不顾念兄弟情义,那他也不用客气。 平郡王给宋安然传信,让宋安然抓紧动作。只要宋安然能够助他登上皇位,别说三个承诺,就是十个承诺他都答应。 宋安然嗤笑一声。平郡王这个时候大方,真等到兑现承诺的时候,就该 痛了。 宋安然给平郡王回了消息,叫平郡王稍安勿躁。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只要耐心等待,肯定会有好结果。 平郡王相信宋安然。虽然他不知道宋安然具体要怎么做。 宋安然从小周氏那里得到了很多关于元康帝的消息。 元康帝身体一天天虚弱下去,短短数 ,就已经老了七八岁。 可是元康帝还是强撑着,不肯松口立下储君。 现在看来,元康帝让朝臣们讨论立储,纯粹是为了忽悠朝臣。 可是元康帝只剩下几个月的寿命,这个时候不立下储君,他是想让大周生 吗?元康帝虽然疯狂,但是还没有疯狂到不顾江山社稷的地步。 宋安然看不透元康帝的想法。同样看不透元康帝想法的还有刘小七。 刘小七在元康帝身边伺候,最清楚元康帝的身体状况。 元康帝现在不能提笔写字,全靠口述,由翰林院的沈大人代为书写。 这位沈大人正是沈玉江。这么多年,沈玉江一直没离开翰林院。这和沈一帆政治失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家都不希望沈家恢复元气,于是大家都很默契的 着沈玉江。将沈玉江 死在翰林院。 沈玉江在翰林院已经蹉跎了数年,以为自己终生不能出头。却没想到,元康帝突然将他提拔上来。 接下这份重担,沈玉江很 动,也很忐忑。在见到了元康帝后,沈玉江更多了一份担心。 很显然,元康帝的身体不行了。沈玉江长问自己,他还能做什么?他该如何抓住这次机会?还是说随波逐 。 沈玉江坐在小凳上,按照元康帝口述的内容书写旨意。 刘小七站在元康帝身后,已经大量了沈玉江很久。 沈家和宋家的仇怨,刘小七一清二楚。所以刘小七对沈玉江很防备。他担心沈玉江会做出不利于宋家和宋安然的事情。 刘小七又看了眼元康帝。元康帝头上的白发多了很多。看上去,分明是个垂暮老人。 不过刘小七知道,元康帝还不肯认输。 元康帝始终对立储一事无动于衷,刘小七猜测,或许元康帝还对霍大夫抱有希望。 如果霍大夫他们能够找到解药,自然就没必要立储。 照着这个方向猜测,刘小七认为,不到临死的关键时刻,元康帝绝对不会立下储君。现在朝臣们一个个 动得要死,纯粹是白费功夫。 元康帝轻咳一声,刘小七立马回过神来,将茶杯放在元康帝手边。 元康帝喝了茶,继续口述圣旨。 元康帝是在给颜宓下旨,这已经是元康帝给颜宓下的第三道旨意。这一次,元康帝给颜宓定了最后期限,一个月。 一个月后,无论海盗有没有灭,颜宓都必须将兵权 出来,即刻进京。 可以说,这是元康帝对颜宓的最后警告。 沈玉江提笔书写圣旨,心中翻江倒海。没想到高高在上,风光无限的颜宓,一转眼就遇到了如此危机。 沈玉江在心里头猜测,颜宓接到旨意后,会遵旨行事吗? 以沈玉江对颜宓的了解,他觉着此事很悬。颜宓可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万一颜宓佣兵自立,那该如何是好?东南可是朝中的财税重地,要是颜宓控制了东南,就等于大周失去了半壁江山。 不过自古以来,都没人能够在东南佣兵自立。因为东南富庶,那里的老百姓生活富足,东南的老百姓不可能跟着颜宓造反的。颜宓休想在东南裹挟老百姓。 沈玉江重重落笔,似乎是要通过笔锋,对颜宓宣战。颜宓,这道旨意是我亲自书写的,你敢接吗? 旨意书写完毕,吹干墨迹,然后拿给元康帝过目。 元康帝戴上南方最新出品的老花镜,逐字逐句的审核旨意。 元康帝点点头,对沈玉江说道:“沈 卿不愧是朕钦点的状元郎。用印吧,即刻发出去。”IyIgUO.NEt |